张胜兵品《伤寒》第156讲:太阳病(太阳病高度总结 · 《伤寒赋》太阳篇)

张胜兵医生 发布于2025-07-02 09:16 阅读量224

本文由张胜兵原创

注:本文为听课粉丝根据录音整理而成,如有误差,还请海涵!

张胜兵品《伤寒》

 第156讲:太阳病(太阳病高度总结  · 《伤寒赋》太阳篇)

伤寒赋(太阳篇)

大疫三年,癸卯处暑,品讲伤寒,一载又半,羡《洛神赋》之才高八斗,慕《滕王序》之智冲九天,张某不才,斗胆以《《伤寒论》》太阳篇诸方作赋,上承医圣之遗志,下启后贤之可畏,为往圣以继绝学,为万世以开太平。

伤寒感人,太阳首犯,本证分而经腑列,变证出而虚实明,结胸共脏结并讲,痞证与类痞齐释。

经证为表,中风伤寒。表虚中风汗恶风,桂枝能治;表实伤寒喘无汗,麻黄可医。若中风更加项背强直,服桂枝加葛根汤;如表虚还有喘家微咳,用桂枝加杏厚汤。阳虚漏汗,桂枝加附子汤刚好;脉促胸满,桂枝去芍药汤正妙。表风里寒且阳有不足,桂去芍加附可主;表风里虚且气血两虚,桂枝新加汤能医。表实麻黄亦有兼,无汗恶风项背强,太阳阳明自下利,葛根汤同医;表寒内饮泡沫痰,支饮溢饮咳喘肿,小青龙皆治;表寒内热无汗躁,高热溢饮或身肿,大青龙共解。表证尚有二者兼,风寒两感表郁轻,发热恶寒二三发,桂麻各半可服,身痒定消;发热恶寒仅再发,桂二麻一能用,汗出必解;若热多寒少,桂二越婢一汤立愈。

腑证为里,蓄水蓄血。小便不利且汗出而渴,表里同病或水入即吐,此太阳蓄水五苓可医,亦可治水痞;小便自利且其人如狂,少腹硬结或身黄脉结,乃太阳蓄血抵当能治,亦能医癥瘕;若热结膀胱,其人如狂,少腹急结,桃核承气汤表解可攻,亦可疗肠癌。太阳腑证,两类四方,抵当汤荡急,抵挡丸图缓。

本证之外,皆为变证。今列热证八方,热扰胸膈心烦失眠且胸中懊憹,栀子豉汤可主;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若夫心烦腹满且卧起不安,栀子厚朴汤可治;如见微烦腹满且下利食少,栀子干姜汤能医。嗟呼,邪热壅肺,肺热咳喘,麻杏石甘尚妙;气津两伤,火热迫肺,白虎加人参且佳;或有表未解喘而汗出且协热下利,葛根芩连汤当用。

变证有虚,分脏腑阴阳。若心阳虚见叉手自冒心,是桂枝甘草汤所主;见奔豚而气上冲心,乃桂枝加桂所长;亡阳烦躁者,桂枝甘草龙牡汤可救;亡阳惊狂者,桂枝去芍加蜀漆龙牡汤能镇。表虚里实且气滞腹满,医以厚姜半甘参,厚朴量大请记;寒湿下注且下利不止,治以桂枝人参汤,桂枝解表须明;气血两虚而心悸心烦,服小建中汤,饴糖补中须加。若阳虚烦躁不寐夜而安静,干姜附子汤为准;茯苓四逆回阳救逆且能益阴除烦;真武汤治阳虚水泛且医头眩心悸。脾胃阳虚,手足不温,肺痿遗尿,亦或烦躁吐逆,竟服甘草干姜汤能愈;津液受损,阴血不足,筋脉失养,或见诸痛拘急,仅用芍药甘草汤可痊。如若阴阳两虚,合为芍药甘草附子汤同治;脉结代心动悸,需滋阴通阳,实为炙甘草汤所擅。

结胸三类大小寒,水热互结大结胸,痰热互结谓之小,寒实结胸白散服。大结胸三种,上中下可分。闻之上结胸项强如柔痉之汗出疼痛且烦躁短气,大陷胸丸可疗;中结胸心下硬短气烦躁且心中懊憹,大陷胸汤可治;下结胸压痛且有反跳痛,大陷胸汤可下;小结胸痰热互结于心下,小陷胸汤可医。

太阳变证,痞证必学,类痞应参。热痞关浮,大黄黄连可泻;如兼阳虚,附子泻心能痊;胃虚痰阻,旋覆代赭能医;寒热错杂,半泻三方来调。但满不痛,和中消痞半泻和,胃病可用;痞硬下利,散水消痞生泻散,肠炎能医;口疮泻利,补中消痞甘泻补,狐惑亦治。利在下焦,固元散痞而治滑脱,应服赤石脂余粮汤;心下痞见渴而躁烦且小便不利,消水痞以五苓散;心中痞硬伴呕吐而下利属少阳阳明者,解之以大柴胡;心下痞硬伴表证且下利不止属脾阳虚者,治之以桂枝人参汤。心下痞硬满属水饮停聚胸胁者,逐之以十枣汤,癌性胸水腹水亦效;胸中痞硬病如桂枝属胸有邪者,吐之以瓜蒂散,中毒误食误饮亦功。

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转侧,祛风温经助阳化湿需用桂枝附子汤。若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能医。若夫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痛剧,甘草附子汤可止,风湿关节炎甚效。上热下寒,腹痛欲呕,黄连汤见奇功,清上温下万世之祖方。

呜呼!变证繁多,虽千言亦难以道全,纵万语亦不可诉尽。若有不尽者何为?仲景云: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大家好,我是张胜兵,现在是晚上的07:45。感谢大家守候在手机或者电脑旁,来收听我为大家讲的《伤寒论》。

那么以前我们每讲一节课都要写一首诗词歌赋,我们根据所讲的条文的内容呢,看适合写诗还是适合写词。那么这节课呢,我们是总结《伤寒论》太阳篇的所有内容,因此啊,没有哪一首诗或者词啊,能够把太阳病这么多的方剂全部的表述完毕,所以呢,我就写了一首赋。那么这首赋呢,其实也算长的了。据我所知,我这首赋应该比曹植的《洛神赋》还要长一点。好像比初唐四杰王勃的《滕王阁序》也要长一些。

基于我对《伤寒论》的了解,我写这首赋呢,也算是一气呵成吧,应该和王勃写《滕王阁序》的时间所用的时间应该差不多。

那么我写这首《伤寒赋》啊,并不是为了卖弄文采啊。有人就说,哎呀,张老师啊,你这不就是自比曹植,自比王勃吗?我哪里敢跟他们相比哟。我只是说想找一个文学的表现形式,能够朗朗上口的将《伤寒论》的这个方药写出来之后,便于大家记忆和传诵。

本来我打算像这一个《长恨歌》啊,《长恨歌》或者《琵琶行》那种写法,但那种写法呢,全部都是没有长短的句子啊,一样的长啊,唐诗的形式,唐诗的形式呢,如果是写五绝或者七律倒是可以,但是那么长的全部都是大小长短一样的,我感觉就有点乏味了。突然呢,我就想到了我们中医学有一个叫《药性赋》,可以流传的,便于流传的。你看《药性赋》,我们以前就背过啊,朗朗上口。

比方说这个《药性赋》,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海藻散瘿迫气而治疝何难。闻之菊花能明目而清头风,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你看朗朗上口,是吧?所以能够将一些药性通过这种形式,这种赋的形式很容易记下来,平时朗诵或者背诵的时候呢,又不乏文学的这种美感。

于是乎,我心生一计,我要用赋的形式,将《伤寒论》的这些方子啊,以及它主要治疗的内容啊,以赋的形式朗朗上口的把它表达出来,这样便于传诵,便于记忆,也不显得枯燥。甚至会有一些学习中的美感,这样多好,是吧?

说干咱就干。这个想法出来之后,那么我立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文思泉涌,当场写下了这首《伤寒赋》,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好,那么关于为什么我要写这首赋啊,就先说到这里,接下来呢,我们就通过这首赋一句一句的解释给大家听。把这个《伤寒论》太阳篇复杂的内容啊,化繁为简的,不仅让大家能理解,还能去运用,而且还能朗朗上口,便于传诵。

好,我们从第一段开始看起啊。

大疫三年,癸卯处暑,品讲伤寒,一载又半,那么大是指现在的刚过去的新冠疫情,新冠疫情从2020年的1月23号武汉封城计起,到现在呢,已经有三年多了。那么我之所以讲这个《伤寒论》,与此次的这个新冠疫情呢,是有直接的联系,那么今年呢,2023年是癸卯年。那么我们今天所处的节气属于处暑。《张胜兵品伤寒》讲了一年半。因为《张胜兵品伤寒》本身呢,我讲这个《伤寒论》是在疫情的时候,也就三年前是给我的徒弟们,在诊所跟诊的徒弟们讲的,所以《伤寒论》其实我早在三年前就讲完了,但是为了普及《伤寒论》这个抗疫知识,希望大家能够在关键的时候能够自救,所以呢,我就决定从去年2022年的3月1号开始重新讲《伤寒论》啊,这是流传到社会上的。讲课是从去年的3月1号开始讲起的,那么讲到了今年的8月31号呢,我们刚好一年半,也就是将太阳病178条条文全部讲完。

羡《洛神赋》之才高八斗,慕《滕王序》之智冲九天。 这个对仗呢,是我本人在古代文学当中比较喜欢的两个人,以及他们的作品。《洛神赋》是曹植的代表作品。

曹植呢,是三国时期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当然他的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等,那么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也就是他的父亲和他的哥哥合称三曹。

而在这三曹当中,文学造诣最高的那就是曹植啰。在这个南朝时期啊,宋啊,南朝宋有一个文学家啊,因为南北朝时期的啊,叫谢灵运。因为谢灵运呢,他对曹植非常的这个仰慕,仰慕到什么程度呢?谢灵运本身就是个大的文学家啊,他在文学史上也是有地位的。但是他对曹植的这个仰慕达到什么程度啊?他说:天下才有一石啊,曹子建独占八斗,我谢灵运占一斗,其他的啊,天下共人占一斗,所有的人合起来占一斗。也就是说一石等于十斗,那么如果把天下的才华,分成十斗,曹子建独占八斗,我谢灵运占一斗,其他所有的人合起来占一斗,那么这就是成语才高八斗的来源。才高八斗最开始就是谢灵运对他的偶像曹植的一种赞美,后来呢,这个成语才高八斗就形容所有才学,才思敏捷,很有才华的人啊,成了这么一个成语。

所以呀,我的这个《伤寒赋》里面有羡《洛神赋》之才高八斗,那其实就是羡曹子建,因为曹植啊,也叫曹子建,才高八斗。不过呢,我个人认为曹子建,曹植,虽然他的文化造诣啊,文学造诣很高啊,甚至被称为三曹之首啊,甚至你说他是建安文学之首也不为过。但是在我心目当中,有一个人地位比他更高一点,那就是初唐四杰之王勃。

因此,下一句:慕《滕王序》之智冲九天,你曹子建才高八斗不是,那么我张某人认为这一个王勃智冲九天。为什么?因为王勃的《滕王阁序》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无人超越的巅峰。我个人认为,《滕王阁序》的这一个在文学上的造诣,远非《洛神赋》可比。

因为《滕王阁序》里面,这篇简短的文章里面竟然创造了无数多个成语或者典故,应该是历史上创造成语和典故之最啊,在这么短小的文章里面。

而且呢,这个王勃他出海回来之时啊,探望父亲出海回来之时,不幸啊,遇难死在了海上,死的时候只有25岁。也就是说,如果王勃能够活到个六七十岁的话,他所创造的文学上的奇迹应该是前不见古人,而后不见来者。当然,这是我个人认为啊,这么年轻就达到了这种巅峰,实属罕见。也可能是太过优秀。天妒英才,25岁就死了,可叹可惜。

那么不管怎样,曹子建也好,王勃也好,他们都已经是过去的古人,才华的确是很高。对于我张某人来说,跟他们远远无法比较,因此才有张某不才,斗胆以《《伤寒论》》太阳篇诸方作赋,上承医圣之遗志,下启后贤之可畏,为往圣以继绝学,为万世以开太平。

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呢,我以比较平庸的才能和才华,撑着胆子用《伤寒论》太阳篇里的方子呢,写这首赋承上启下嘛,承医圣的遗志发扬光大,将这个中医希望能够启后来的贤人啊,后来者居上,后生可畏嘛,为我们已经过去的这些圣人来继绝学,为千秋万世在医学上以开太平。

好,第一段呢,讲的是为什么要写伤寒赋啊,接下来呢,我们步入正题。

第二段:伤寒感人,太阳首犯。本证分而经腑列,变证出而虚实明,结胸共脏结并讲,痞证与类痞齐释。

那么《伤寒论》讲的啥呢?就是外感的邪气啊,感受到人体首先侵犯的是太阳。那么侵犯太阳呢,太阳又分为本证和变证。本证呢,又分为经证和腑证啊,经证就是表证,腑证就是里证啊。那么除去表证和里证属于本证范畴的呢,其余的都属变证,变证呢又有虚证和实证,还有热证啊,另外还有结胸和脏结,痞证和类痞等等这些内容,所以第二段呢,说的是伤寒太阳篇的内容的分布。

太阳病啊,分为经证和腑证啊,那么经证呢,分为这个经证就表证嘛,那表证就分为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而腑证呢,又分为太阳蓄水和太阳蓄血,所以本证分而经腑列是这么个意思。变证出而虚实明,这个变证呢,是在本证之外,其他的没有归在太阳经证和太阳腑证的其他的一些内容啊,有的是汗、吐、下误用了之后出现了变证啊,那么这些变证呢,我们也对它进行了分类,分为了虚证和实证,还有热证,有结胸,有脏结,有痞证,还有类痞啊,还有上热下寒啊,还有风湿等等等等,所以这个分类法是这么分的。我们首先要提纲挈领,知道这个太阳病它是怎么分的,然后呢,才能够一步一步的去总结和学习它。

经证为表,中风伤寒。啊,第三段这经证就是表证,太阳经证就太阳表证嘛,那分为什么呢?分为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那么太阳中风属于表虚证啊,所以表虚中风汗恶风,桂枝能治;那么太阳中风它的你主要表现呢,是汗出而恶风。属于表虚证。用的是桂枝汤,所以表虚中风汗恶风,桂枝能治;表实伤寒喘无汗,麻黄可医。那么表证分为中风,分为伤寒啊,表虚是中风,表实是伤寒。伤寒呢,是无汗而喘?用麻黄汤来治疗。所以我们把这两大类啊,太阳中风是表虚证,汗出恶风用桂枝汤,太阳伤寒啊,属于表实证,无汗而喘用的是麻黄汤。

那么这个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这两类分别呢,又各有兼证啊,兼有其他的一些内容,有不同的方药。那么接下来呢,就是讲兼证的。

若中风更加项背强直,服桂枝加葛根汤;那么这里呢,是开始讲桂枝汤的兼证了,是指太阳中风又有项背强直的这种情况,那么用桂枝加葛根汤。如表虚,还有喘家微咳,用桂枝加杏厚汤。如果说是桂枝汤证,但是呢,这个人平时呢,就容易咳喘的用桂枝加杏子厚朴汤,如果说平时没有咳喘,感受了中风之后出现一点咳喘的话,那么也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杏子和厚朴,因此这是两种情况啊。喘家或者是感受了中风之后又有微咳这两种情况,因此说:如表虚还有喘家微咳,用桂枝加杏厚汤。

阳虚漏汗,桂枝加附子汤刚好;脉促胸满,桂枝去芍药汤正妙。那么这个呢,也是一对啊,我们一对一对的,这种赋啊,一对一对的出现。它的这一个比较对仗,比较朗朗上口啊,那么阳虚漏汗小便难,四肢拘急难以屈伸,这种情况呢,用桂枝加附子汤。如果说是心阳不振啊,脉促胸满,这种情况呢,用桂枝去芍药汤。

如果表面有这一个中风证,里面又有寒证,并且还有阳虚的情况,就要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如果表面有虚证,中风虚证啊,里面是气血两虚,这个时候呢,用桂枝新加汤来治疗。

因此啊,我们下一句对仗是:表风里寒且阳有不足,桂去芍加附可主;表风里虚且气血两虚,桂枝新加汤能医。那么这个桂枝新加汤是我们学习的重点,我们之前讲过啊,但凡是气血两虚,或者妇人感冒伤寒啊,这种虚弱的人群感受啊,这个表证基本上我们都可以考虑用桂枝新加汤来治疗。

这样呢,我们就把经证,也就是表证的虚证,太阳中风的这个兼证呐讲完了。接下来呢,我们讲的是麻黄汤的兼证,也就是伤寒表实证的兼证啊。

表实麻黄亦有兼,无汗恶风项背强,太阳阳明自下利,葛根汤同医;什么意思啊,意思就是说,如果患者表现为无汗,恶风啊,颈椎不舒服,或者说太阳阳明自下利的,这样的情况可以用葛根汤来治疗。那葛根汤既可以治他太阳阳明自下利,又可以治恶寒恶风项背强。

表寒内饮泡沫痰,支饮溢饮咳喘肿,小青龙皆治;那么小青龙汤呢,是指外面有寒,内面有饮,外寒内饮嘛,所以表寒内饮是重点啊,那么它的典型的,如果它是属于外寒内饮的咳喘,无论是哮喘还是咳嗽,它咳出来的痰是泡沫样白痰,这是它的鉴别要点。它既可以治疗支饮,又可以治疗溢饮,只要是外寒内饮,这个饮无论是在肺还是在胃,还是在四肢,在四肢就叫溢饮嘛,无论你表现是咳喘或者是身上有肿,只要是外寒内饮,这个小青龙汤治了都是效如桴鼓啊,效果非常的好啊,这个我在讲小青龙汤的时候已经讲过了啊。

表寒内热无汗躁,高热溢饮或身肿,大青龙共解。意思就是说外面有寒而内面有热啊,外寒内热这种情况。没有汗,他是不出汗的,病人会表现高热烦躁啊,因此啊,这个大青龙汤是可以治疗外寒内热,高热的,甚至有生命危险的这样一种情况。只不过大青龙汤里的麻黄啊,量太大,这个方子呢,中病即止,不可久服,如果是久服,发汗太过,很有可能出现生命危险。另外呢,表寒内热的溢饮也可以用大青龙汤啊,这个溢饮就是水肿,水饮在四肢嘛,可以出现身上肿这种情况。那大青龙汤呢,一定要注意。他如果治疗高热这种情况一定要中病即止,不可久服,否则汗出过多可能会出人命。

好,那么关于太阳伤寒的兼证呢,就这么几个啊,把这几个学好啊,在临床当中就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另外呢,除了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以外,还有一种呢,是风寒两感啊。表证尚有二者兼,风寒两感表郁轻,发热恶寒二三发,桂麻各半可服,身痒定消;发热恶寒仅再发,桂二麻一能用,汗出必解;意思就是说风寒两感的表郁轻证啊,如果临床表现是发热恶寒如疟状,一日二三度发,或者是有面热身痒的这种情况呢,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来治疗身上的痒,如果说是由于这个风寒两感所引起的皮肤瘙痒啊,包括荨麻疹,湿疹等等,那么服了这个汤之后,身痒定消,这肯定这些皮肤病就能解决了嘛。如果说恶寒发热如疟状,一日发作两次,那么这个时候呢,就用什么桂枝二麻黄一汤啊,服用了之后流一点汗。这个病就好了,因此汗出必解。

那么如果是发热恶寒,如疟状,发热多,恶寒少,口微渴,心烦的这种情况呢,我们称之为热多寒少啊,那么就用桂二越婢一汤来治疗。因此就有若热多寒少,桂二越婢一汤立愈。

好,这样的话,我们把太阳病的这个经证,也即是表证就讲完了。接下来那一段呢,是讲太阳的腑证,也即是太阳的里证。

腑证为里,蓄水蓄血。那么太阳腑证呢!有两种,一种是太阳蓄水,一种是太阳蓄血。

小便不利且汗出而渴,表里同病或水入即吐,此太阳蓄水五苓可医,亦可治水痞;什么意思呢?就说如果患者出现了这一个太阳表邪入里啊,从太阳这个经到太阳腑,循经入腑啊,出现什么?出现了这个膀胱气化不利,小便不利嘛,而且汗出口渴嘛,这个膀胱气化失司,所以呢,他既有一点表,又有里,以里证为主啊,表里同病,或者是啊,水入即吐。那这种情况呢,我们总结它称之为太阳蓄水证,用五苓散来治疗,而且五苓散呢,还可以治疗水痞,我们后面在痞证当中啊,类痞当中会讲到的啊。

好,我们看与其对仗的这一段啊,小便自利且其人如狂,少腹硬结或身黄脉结,乃太阳蓄血抵当能治,亦能医癥瘕;意思就是说这个太阳腑证的另外一种情况,太阳蓄血证啊,由于太阳蓄血它表现的临床表现是小便自利,小便没有什么不利的啊,但是呢其人如狂,少腹硬结,就是小腹部里面呢,好像有东西啊,或者是呢,身上发黄啊,脉象沉结啊,出现了这个脉沉结,我们讲过多次啊。那太阳蓄血,抵当能治,就是说太阳腑证里面这个地方有瘀血要化掉啊,急证呢,就用抵当汤。这一个缓证呢,就用抵当丸。所以这里的抵当呢,是指抵当汤和抵当丸啊,分情况啊。由于它能够治疗下焦的瘀血,因此亦能医癥瘕,就是治疗,比如说这个子宫肌瘤啊,子宫里的癌症呐等等。如果子宫肌瘤,子宫里的各种癌证,包括宫颈癌,阴道癌啊,附件囊肿,附件癌,它只要属于下焦蓄血的,我们都可以用抵当汤或者抵当丸。

若热结膀胱,其人如狂,少腹急结,桃核承气汤表解可攻,亦可疗肠癌。那么如果热结膀胱啊,这也是这个太阳蓄血证啊,太阳蓄血证,它有一个标志是其人如狂啊,少腹急结,也就是小腹部嘛,那么这个时候呢,用桃核承气汤。桃核承气汤呢,如果有表证的要先解表,再用桃核承气汤,所以它表解可攻。因为桃核承气汤啊,有承气汤的这个意味儿在里面,因此呢,它是可以治疗由血瘀所引起的肠癌,包括直肠癌、结肠癌等等。

太阳腑证,两类四方,抵当汤荡急,抵挡丸图缓。那么太阳腑证呢分为太阳蓄水和太阳蓄血这两大类,总共有四个方子。一个是五苓散,太阳蓄水就一个方子五苓散,而太阳蓄血呢,有三个方子,抵当汤、抵当丸和桃核承气汤,一共四方。那么抵当汤呢,汤者荡也啊。如果这个病比较急的,用抵当汤。丸者缓也,抵当丸图缓,如果这个病呢,没那么急,那么就用丸子来治疗,那就抵当丸。

那么这样一来的话,我们就将这个太阳的经证和腑证都讲完了,那么经证和腑证呢,合在一起呢,称之为太阳的本证。

太阳本证以外的呢,就皆为太阳变证,因此我们接下来一段是:本证之外,皆为变证。那么这个变证呢,通过《伤寒论》的这个太阳病描述的这个顺序来看的话,首先列的是热证,变证里的热证。

今列热证八方,那么热证呢,我们归纳了有八个方子啊,分别是热扰胸膈心烦失眠且胸中懊憹,栀子豉汤可主;也就是说热扰胸膈,心烦失眠的啊,这样的情况用栀子豉汤。栀子豉汤呢,在临床当中用的非常的多啊,不管它是不是外邪入里化热所引起的热扰胸膈,只要是热扰胸膈,心烦失眠、胸中懊恼的,通通可以用栀子豉汤。

那么在栀子豉汤的基础之上呢,其实栀子豉汤应可以把它分为一个类方啊,如果在这个基础上有少气啊,就是有气虚嘛,就加甘草嘛,栀子甘草豉汤啊,来补气,用甘草来补气。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啊,如果有呕的情况,用生姜来止呕。

好,下面又来了这个对仗句啊,若夫心烦腹满且卧起不安,栀子厚朴汤可治;如见微烦腹满且下利食少,栀子干姜汤能医。这两句对仗是描述了栀子豉汤和栀子干姜汤他们的适应范畴啊,所治疗的适应范围。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这种情况用栀子厚朴汤啊。微烦腹满,且下利食少啊,有脾阳虚嘛,下利,拉肚子啊,脾虚啊,吃的少,因此呢,它里面有了干姜,所以栀子干姜汤。

嗟呼,邪热壅肺,肺热咳喘,麻杏石甘尚妙;气津两伤,火热迫肺,白虎加人参且佳;这又是一对对仗啊,也就是说无论是风寒入里化热,还是其他情况,只要是邪热痈肺啊,导致的肺热咳喘,通通可以用麻杏石甘汤。不管你有没有发烧啊,发烧也可以用,不发烧也可以用,有一点表证也可以用,没有表证也可以用啊。这个麻杏石甘汤我在讲条文的时候,讲了很多精彩的案例啊,在这里我就不啰嗦了啊,是我们临床当中非常常用,非常有效,甚至覆杯而愈的经典方药啊,麻杏石甘汤。气津两伤,火热迫肺,白虎加人参且佳,那么气津两伤,火热迫肺,这个呢,是指这一个热邪伤津,气津两伤,这里的火热迫肺是指条文当中针对于与肺相关的。其实呢,白虎加人参汤,它也可以治什么?阳明经证,就是阳明病里的阳明气分有热的啊,气津两伤也可以用白虎加人参汤,所以无论是肺热还是胃热,只要是气津两伤都可以用白虎加人参汤。

而我们这里讲的是太阳病,因此啊,我们就说了一个火热迫肺,在阳明病里面呢,我们仍然会讲到它啊,它这个病。这个白虎加人参汤啊,既是这一个太阳变证热证里的一个方子,又可以是阳明病气分有热的一个方子,所以有很多方子啊,它可以在不同的这个从不同的角度,归属于不同的类别啊,所以大家不要认为我在这里把它归为了太阳变证的这个热证,它就不属于阳明气分有热了啊,它一样属于。它可以属于啊,几个板块都可以有它。

或有表未解喘而汗出且协热下利,葛根芩连汤当用。这个葛根芩连汤啊,其实际上啊,是表里双解,既可以解表,又可以清里,但是呢,它是以里热为主的,因此呢,我们还是把它可以列到这个太阳变证热证这个内容里面,协热下利

好,我们接着要讲虚证了啊,变证里的虚证。变证有虚,分脏腑阴阳。那么这个虚证里面呢,有心阳虚,有脾虚,有肾阳虚,有阴阳两虚啊。分了这么多。

好,我们仍然是以对仗的形式啊,来描写这个变证的虚证啊。若心阳虚见叉手自冒心,是桂枝甘草汤所主;见奔豚而气上冲心,乃桂枝加桂所长;那么如果说心阳虚出现了患者叉手自冒心,欲得按,这个呢,是桂枝甘草汤来治疗。所以桂枝甘草汤是治疗心阳虚的基础方,基本方,也是第一个方子。见奔豚而气上冲心,乃桂枝加桂所长。那么这个桂枝啊,它可以什么?平冲降逆。奔豚气啊,奔豚气是指气呀,从下面像小猪一样乱窜,往上窜啊,这个叫奔豚气,这个是用桂枝加桂汤来治疗。也是心阳虚啊,上不制下所出现的临床表现。

亡阳烦躁者,桂枝甘草龙牡汤可救;那么如果心阳虚,继续阳虚下去,阳虚的严重了,会出现烦躁,这个时候呢,用桂枝甘草啊。这个方子再加龙骨牡蛎。亡阳惊狂者,如果说亡阳出现了惊狂啊,临床表现不同了,这个时候呢,仲景用的是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汤来治疗。因此,亡阳惊狂者,桂枝去芍加蜀漆龙牡汤能镇。镇逆下去啊,这种惊狂,所以呀,后世一家有感于此,用这个龙骨牡蛎呀,能够震慑啊,能够震慑这些惊狂。比方说后世医家这个张锡纯所用的镇肝熄风汤,它里面也有龙骨牡蛎啊,那么就有张仲景利用龙骨牡蛎的这个影子。

表虚里实且气滞腹满,医以厚姜半甘参,厚朴量大请记;寒湿下注且下利不止,治以桂枝人参汤,桂枝解表须明;气血两虚而心悸心烦,服小建中汤,饴糖补中须加。那么这三个都是对仗的啊。

表虚里实,气滞腹满,三补七消之法,用的厚姜半甘参汤,而且重用厚朴啊,这个一定要引起重视啊。如果你用厚姜半甘参汤,厚朴没有重用的话,是完全达不到疗效的。采用的是三补七消之法,为后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啊,用补和消它们的比例,启发了后世很多医家。这个厚姜半甘参汤啊,你不要看它这个方子好像很不起眼,其实际上它对后世的影响特别大。比方说后世医家用来治疗鼓胀的这一个实脾饮啊,就有厚姜半甘参汤的影子。

寒湿下注且下利不止,以桂枝人参汤,桂枝解表须明,这个呢,这个寒湿下注其实是什么?是脾阳虚,而又具有表证。那个桂枝人参汤其实就是什么?就是理中汤加桂枝。理中汤来治疗寒湿下注,来补脾,桂枝来解表,因此啊,这个对仗。寒湿下注且下利不止,治以桂枝人参汤,桂枝解表须明,要搞清楚这里的桂枝是用来解表的。

气血两虚而心悸心烦,服小建中汤、怡糖补中须加。那么气血两虚心悸心烦,这个小建中汤到目前为止仍然是我们常用的方子。我长期用小建中汤来治疗各种癌证晚期的这个气血两虚,心悸心烦啊,甚至胃痛,但是呢,这个里面一定要注意,这个饴糖。如果没有饴糖的话,那就达不到效果。所以在我的药房里面专门备有专门的饴糖啊,专门为小建中汤而设。而这个饴糖说白了,只要我用饴糖,大部分都是因为要用小建中汤。绝对不可用蜂蜜呀,蔗糖啊,那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来替代,那是不可能的啊,饴糖就是饴糖,不能用其他的东西来替代。

若阳虚烦躁不安夜而安静,干姜附子汤为准;那么这个干姜附子汤呢,直接补阳,治疗阳虚烦躁不安啊。为什么夜而安静呢?如果大家不知道的,赶紧赶紧回过头去,重新听张胜兵品伤寒干姜附子汤这一条条文啊。茯苓四逆回阳救逆且能益阴除烦;那茯苓四逆汤它可以回阳救逆,用四逆汤加茯苓、人参啊,那人参益气养阴啊。所以呢,它具有养阴除烦的功效。我早就说过了啊。《伤寒论》里的人参和我们今天的东北人参不一样啊,我们现在的东北人参或者是高丽参,热量太大,而仲景所用的人参是古代啊山西上党地区所产的一种人参,有点类似于现在的西洋参,它可以起到养阴除烦的作用。

真武汤治阳虚水泛且医头眩心悸。那这个真武汤,由于我们临床当中用的太多了啊。那么不需要怎么讲解,大家应该都清楚了吧?阳虚水泛啊,或者身上肿啊,或者湿气困体,或者是由于水饮所引起的头眩心悸,用真武汤效如桴鼓。

好,下面又来了一对比较长的对仗啊,脾胃阳虚,手足不温,肺痿遗尿,亦或烦躁吐逆,竟服甘草干姜汤能愈;津液受损,阴血不足,筋脉失养,或见诸痛拘急,仅用芍药甘草汤可痊。什么意思啊?说脾胃阳虚,如果临床表现有手足不温,或者呢,肺痿,遗尿,只要是阳虚所引起的,或者还有的患者可以见到烦躁、吐逆,这样的情况用甘草干姜汤两味药就能痊愈,所以说这甘草干姜汤如果运用得当啊,可以说能产生神奇的效果。津液受损,阴血不足,筋脉失养,或见诸痛拘急,仅用芍药甘草汤可全。那芍药甘草汤也是这么神奇,它也只有两味药,芍药和甘草,但是呢,它可以生津,养血,濡养筋脉,缓急止痛啊,还能治疗所谓的缺钙引起的拘急不利,那么各种疼痛,缓急止痛嘛,各种由于筋脉失养而引起的。我记得我曾经治过一例非常严重的三叉神经痛啊,用了牵正散啊,用了其他好多的方法来治疗,一点用都没有,最后实在是啊黔驴技穷的时候呢,直接投了芍药甘草汤,没有想到当场见效,效果非常神奇,所以后来我对这个芍药甘草汤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当然这个案例我已经在多次的讲课当中讲过了啊。疼痛,都可以用芍药甘草汤。

如若阴阳两虚,合为芍药甘草附子汤同治;因为甘草干姜汤治阳虚,芍药甘草汤治阴虚。它们一个是阳虚的基本方或者代表方,一个是阴虚的基本方和代表方。那么如果阴阳两虚呢?那么将两个方子合在一起,当然你直接在芍药甘草汤的基础上加附子也可以啊。那么附子来补阳,用附子补的阳,补脾阳,补肾阳,补心阳,它都可以,所以呢,芍药甘草附子汤呢,治的会更广。那么有时候我们不需要附子的时候呢,可以用芍药甘草加干姜,就是也能够治疗。但是仲景在这里呢,是阴阳两虚,用的是芍药甘草附子汤。

脉结代心动悸,需滋阴通阳,实为炙甘草汤所擅。这个炙甘草汤呢,由于我们《伤寒论》太阳病倒数第二条讲的就是炙甘草汤,以滋阴为主,辅以通阳来治疗脉结代,心动悸。这个脉结代是结代而乏力啊,结代而无力的情况啊。如果有力的话就是需要通的情况啊,那是气滞结聚的情况,那么由于治肝脏我们才刚刚讲过,这里我们就不啰嗦了啊。那么我们把炙甘草汤也归为太阳证,变证虚证里面的阴阳两虚,以阴虚为主的啊,这么一种情况。

好,那么关于太阳变证、虚证呢,就讲到这里,下一段讲的是太阳变证里面的这个结胸啊,结胸讲了之后呢,讲的就是痞证和类痞啊,以及风湿。

好,太阳病变证的这个结胸证,结胸三类大小寒,水热互结大结胸,痰热互结谓之小,寒实结胸白散服。又说结胸分为三类,分为大结胸、小结胸和寒实结胸。大结胸是水热互结,它的主要机理是水热互结,而痰热互结呢,是小结胸。寒实结胸呢是服用的白散啊,这些条文我们都已经讲过了啊。大结胸三种,上中下可分。闻之上结胸项强如柔痉之汗出疼痛且烦躁短气,大陷胸丸可疗;意思就是说上结胸啊,它的临床表现是项强,像柔痉一样,可以出汗,有疼痛,还烦躁短气,这种情况呢,用大陷胸丸来治疗。中结胸心下硬短气烦躁且心中懊憹,大陷胸汤可治;那么中结胸呢?它的临床表现是啊,心下硬短气烦躁。而且心中懊憹,当然它也是属于水热互结的啊,用大陷胸汤治疗啊,比如说这个渗出性胸膜炎,腹膜炎啊,那这些情况。下结胸压痛且有反跳痛,大陷胸汤可下;那么这个下结胸呢,就很危险了啊,它很有可能是这个胃穿孔啊,或者是肠穿孔之类的这些急腹证,按照西医是要动手术的,抢救。当时呢,在汉朝,我们仲景呢,选用了大陷胸汤来治疗啊。如果运用及时啊,是可以扶大厦之相将倾啊,可以救人于危难之间,关键时是可以救命的。不过现在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大多都去医院动手术了啊。小结胸痰热互结于心下,小陷胸汤可医。那么这个小结胸,大多属于胃病,痰热结于心下的胃病啊,属于胃病的居多。痰热互结于心下的,这个用小陷胸汤来治疗胃病的情况颇多,当然我们在新冠肺炎期间出现痰热互结于心下,或者痰热互结于胸中,都用小陷胸汤来治疗,而且达到了非常好的疗效。

好,那么接着呢,就讲太阳变证的痞证,太阳变证,痞证必学,类痞应参。啊,有一些和痞证相类似的,我们互相参照的学习对比啊。热痞关浮,大黄黄连可泻;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来治疗热痞啊。如兼阳虚,如果见有阳虚呢,附子泻心能痊;可以用附子泻心汤来治疗。胃虚痰阻,旋覆代赭能医;如果属于痰气,脾胃虚,痰阻气逆,需要和胃降逆啊,下气化痰,用旋覆代赭汤来治疗。寒热错杂,半泻三方来调。那么寒热错杂的这种体质呢,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因为他是用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这三个方子来调理的。

但满不痛,和中消痞半泻和,胃病可用;啊,接下来呢,是几个这个对仗了啊。但满不痛,和中消痞半泻和,胃病可用;痞硬下利,散水消痞生泻散,肠炎能医;口疮泻利,补中消痞甘泻补,狐惑亦治。意思就是说,如果心下痞,但满而不痛,这种呢,属于比较简单明确的寒热错杂的这个痞证的话,我们要和中消痞,用半夏泻心汤来和中消痞啊,那么在临床当中呢,我们长期各种胃病用的多,所以胃病可用。当然我也已经讲过半夏泻心汤是我除了是我平时治疗寒热交错的胃病以外,还是治疗寒热交错的胃癌,胰腺癌,胆囊癌,肝癌,肠癌等等,只要是寒热交错的癌证,属于但满而不痛啊。寒热交错的。这种情况都可以用半夏泻心汤来加减治疗。

痞硬下利,散水消痞生泻散,肠炎能医;那么临床表现为心下痞硬,而且拉肚子这种情况呢,体内有水饮啊,除了这个寒热交错以外,还有水饮,因此呢,要散水消痞,用生姜泻心汤啊。生姜泻心汤呢,长期用来治疗各种肠炎,痢疾等等,或者这一个克罗恩病等等。

口疮泻利,补中消痞甘泻补,狐惑亦治。意思就是说,如果复发性口腔溃疡啊,或者拉肚子,这个呢,其实是寒热交错而见脾胃气虚的这种情况,因此呢补中消痞要用甘草泻心汤。因为重用的甘草啊,更具有补益作用,而在《金匮要略》里面呢,它是可以治疗狐惑病的。那狐惑病呢,有点类似于现在医学所说的白塞氏病啊,就是口舌生疮,或者是阴部长疮等等啊。当然这个甘草泻心汤,我在临床中也把它长期用来治疗口腔扁平苔藓,口腔癌啊,或者是阴道癌,阴茎癌,或者某一些皮肤病等等等等糜烂性的这种啊,只要它是属于啊,寒热交错,寒热错杂,脾胃气虚的这样一种情况都可以啊考虑用甘草泻心汤来治疗,或者说用它来加减治疗。

好!还有除了痞证以外,还有类痞啊。利在下焦,固元散痞而治滑脱,应服赤石脂余粮汤;赤石脂余粮汤,这个是指下元不固而出现了这个心下痞啊。用这个赤石脂余粮汤啊,来固下元,止下利而消痞。

心下痞见渴而躁烦且小便不利,消水痞以五苓散;这个就简单了啊,小便不利嘛。然后呢,小便不利,膀胱气化失司,水饮没有出路。

因此呢,就出现了这种心下痞的兼证,这个时候呢,要用五苓散。

心中痞硬伴呕吐而下利属少阳阳明者,解之以大柴胡;那么心下痞硬伴呕吐还下利,属于少阳阳明合病的,就用大柴胡汤和解之啊,大柴胡汤里面有小柴胡汤的成分,小柴胡汤和解啊,再用泻下以通因通用,这样的话,那么痞硬可消。

心下痞硬伴表证且下利不止属脾阳虚者,治之以桂枝人参汤。那么这个呢,是既有表证,又脾阳虚泄泻,并伴有心下痞硬兼证的这种情况啊,用桂枝人参汤啊,桂枝解表。那么桂枝人参汤其实就是理中汤加桂枝啰,用理中汤来温脾阳,止泻啰。

心下痞硬满属水饮停聚胸胁者,逐之以十枣汤,癌性胸水腹水亦效;胸中痞硬病如桂枝属胸有邪者,吐之以瓜蒂散,中毒误食误饮亦功。也就是说,如果是水饮停聚于胸胁,出现了心下痞硬满,这种情况呢,要用十枣汤来逐水,属于峻下剂。那么这个十枣汤呢,我们在临床当中长期运用在各种癌症引起的恶性胸腔积液或者腹水。而胸中有邪如桂枝证,是为胸中有邪,是胸中有什么?有东西堵在这里啊,痰饮,或者是是宿食等等。怎么办啊?高者越之,用瓜蒂散来吐,把它吐出去。如果是中毒啊,或者是吃了一些,或者喝了一些啊,有毒的东西啊,或者是异物啊,那么我们想要把它弄出来的话,用瓜蒂散来催吐。

好,那么痞证和痞证类似证就讲完了,接下来呢,有几条关于风湿的这个方子啊。

后世医家把它归为太阳变证里面的太阳病类似证。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转侧,祛风温经助阳化湿需用桂枝附子汤。这个我们才讲过的啊,桂枝附子汤呢,这叫风湿。风湿在表的啊,用桂枝附子汤,   

若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能医。那么这种情况呢,是以湿邪为主啊,桂枝附子汤是以表以风湿的风为主。那么去桂加白术汤呢,是以风湿的湿为主啊,因为白术能祛,能祛湿嘛,都是治风湿啊。那么究竟用桂枝附子汤还是去桂加白术汤呢?我们就要看它的大小便的情况。

若夫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痛剧,甘草附子汤可止,风湿关节炎甚效。如果说是骨节疼痛啊,痛到不能够屈伸,如果你碰一下它呢,就痛的更厉害,这个是风湿关节炎,在关节处啊。用什么?用甘草附子汤来治疗。后世长期用它治疗风湿关节炎,效果非常好。那这三个方子呢,就是所谓的太阳病类似证啊,其实就是风湿的三个方子。这三个方子呢,在《金匮要略》里面啊,也出现了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内容啊,这个我们在讲条文的时候早就讲过了啊,在这里就不啰嗦了。

上热下寒,腹痛欲呕,黄连汤见奇功,清上温下万世之祖方。那么这是一条关于上热下寒的条文和方子啊,黄连汤。至于黄连汤,为后世医家开启了清上温下的法门啊,比方说后世医家的清上温下汤啊,等等等等,都是有受这个黄连汤启发而来,因此我们称之为清上温下的万世之祖方。

那么讲到这里,这个变证是不是讲完了呢?表面上讲完了,其实际上呢,讲不完。为什么?因为变证千变万化,根本讲不完。仲景早就说过了啊,他只是总结疾病的某些规律,至于还没有总结的其它的东西呢,以及内容呢,大家只要把我所讲的这些内容能够灵活的变通,就可以一一应对,一一应付。所以学《伤寒论》呢,它不是刻舟求剑,它要非常灵活的,因此最后一段我是这么写的。  

呜呼!变证繁多,虽千言亦难以道全,纵万语亦不可诉尽。若有不尽者何为?仲景云: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意思就是说,哎呀,讲了这么多呀,这个太阳病的这个变证呢,太多了,就是千言万语也讲不完。那我没有讲完的那些内容怎么办呢?若有不尽者何为?仲景给了我们十二字真言: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好。关于这一首《伤寒赋·太阳篇》我们就全部讲完了。我呢,也想用千言万语将《伤寒论》里的内容知识以及临床当中的一些延伸或者奇案跟大家分享到彻彻底底。可是世界上就没有哪一种语言能够将所有的思维和思想来表达。那么我只能通过这首《伤寒赋》所总结的内容给大家一个启发,希望大家在学习枯燥的中医知识的同时,又能感受到中华文字之美。在文字的美妙的碰撞当中,在古文优美的节律当中,去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医文化的璀璨明目。

我是张胜兵,感谢大家的收听。从下一节课开始,我们开始讲《伤寒论》阳明病。

好,这节课就讲到这里,我们下一节课不见不散!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