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胜兵品《伤寒》第155讲:太阳病(178条 · 脉学绝技)

张胜兵医生 发布于2025-07-02 09:13 阅读量189

本文由张胜兵原创

注:本文为听课粉丝根据录音整理而成,如有误差,还请海涵!

张胜兵品《伤寒》

 第155讲:太阳病(178条 · 脉学绝技)

论学脉

“伤寒脉法”千年功,濒湖脉学百年宗,

天人合一皆可忘,道法自然二圣空!

大家好,我是张胜兵,现在是晚上的09:35分。感谢大家守候在手机或者电脑旁,来收听我为大家讲的《伤寒论》。

今天是本月的最后一天,而我们讲的条文也是《伤寒论》太阳病的最后一条条文,第178条条文。

最后这条条文呢,重点讲的是脉学方面的知识,主要讲了结脉和代脉。那么由于《伤寒论》里面的脉学和后世医家的脉学有很多不相同的地方。当然它们并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是分析问题的角度不一样而已,所以我们学习前人的脉学,无论是伤寒脉学,还是后世医家的很多脉学,我们可以互参啊,并不矛盾。

那么在中华上下5000年历史当中,出现了两位在中医上有成就的伟人,我们称之为圣啊。那么在中医里面,医圣是公认的张仲景,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另外,我的老乡,湖北蕲春人李时珍,也叫李濒湖,由于他写了《本草纲目》,因此啊,他被后世尊称为药圣。

所以中医上就有两个圣,医圣张仲景,药圣李时珍。那么巧合的是“伤寒脉法”,它的影响力影响了整个中医一两千年。而明朝以后,也就是李时珍以后,这一个脏腑辨证的盛行呢,导致后世的医家大多以李时珍所写的另外一本书叫《濒湖脉学》,以这本书为蓝本进行学习。

因此,我们可以这么总结,学伤寒或者说《伤寒杂病论》用经方,我们一定要学仲景的“伤寒脉法”;而用时方,我们大多会以药圣李时珍的《濒湖脉学》为蓝本。

《濒湖脉学》里面有关脉学的知识和“伤寒脉法”是一脉相承,但是呢,有些地方会有差异,有差异的地方并不代表他们谁对谁错。而是辨证方法的不同。

那么有的人就要问了,我究竟学“伤寒脉法”还是《濒湖脉学》呢?我可以告诉你都要学。你不要嫌麻烦,如果你是一个小白,你就都要学,你用六经辨证,你就必须用“伤寒脉法”,你用脏腑辨证,那么,参考《濒湖脉学》会更好。

那么有的人说:这么复杂呀,哎呀,难怪中医学不好,几百年才出一个大家,光学脉法就有这么多复杂的门派。那怎么办呢?算了算了算了,学不会了,不学了。其实非常简单。看起来好像脉法很复杂,当你学会学好,融会贯通之后啊,那么号脉就如同吃饭一样简单,如同呼吸空气一样,那么的自然。

因为无论你学哪一种脉法,学到最后你将会什么都忘记,你手下已经没有脉了,摸不到任何的脉象了,你心中有脉。任何一个脉搏的跳动,你甚至不需要总结它的名字,你就已经知道了这个病人体内的气血脏腑阴阳各方面的情况了。

因为号脉本身是为了去诊断,或者说推测患者体内脏腑气血阴阳的一种手段。那么由于这种手段呢,要流传下去,所以呢,历代的医家将它以文字的形式总结出来,给予命名。这样呢,就会显得好像很复杂,其实脉象本来没有名字,是因为为了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医家们才给它们取了名字,然后形象的去表达它们,以知后学者。

当你完全能够从指下的脉搏判断人体的气血脏腑阴阳等等的时候,那么你既可以忘掉“伤寒脉学”,又可以忘掉《濒湖脉学》。为什么呢?因为你已经做到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炉火纯青的境界。

因此啊,我的开篇诗是这么写的,伤寒脉法千年功,因为《伤寒论》到现在也有上千年了嘛,1800多年,只要是用这个六经辨证的医家,那必定要遵循“伤寒脉法”,这是第一句。第二句濒湖脉学百年宗,那么从明朝到现在也有几百年历史了,那这几百年来,只要是用时方的,这个医家基本上都是读过《濒湖脉学》的。所以《濒湖脉学》百年宗。那么张仲景的“伤寒脉法”以及李时珍的《濒湖脉学》,引领了不同的辨证法,引领了不同的时代。

他们是医学界里的医圣和药圣。即便如此,如果说你将基本的脉学吃透,将中医的理论掌握,无论是经方、时方,无论是六经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八纲辨证等等等等,你全部掌握,融为一炉,左右逢源,到达这个时候,再从指下去体会脉在人体内的表达的时候,那么你既可以忘掉张仲景,也可以忘记李时珍,因为这个时候你学习中医已经达到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之境界。因此,你根本不需要知道你把的脉它叫什么名字,你就能够通过脉来体会,或者说能感知,能够明白,能够推测,能够诊断病人的各种情况。因此,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天人合一皆可忘,道法自然二圣空。”这二圣是指医圣张仲景,药圣李时珍,可以把他们都忘掉。

为什么可以忘掉他们呢?因为你做到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什么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呢?因为正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啊,天法道,道法自然。你已经掌握了脉与人体健康的规律了,所以你可以忘掉“伤寒脉法”和《濒湖脉学》。

好,我们把这首开篇诗进行了解读,也指明了大家如何才能学好望闻问切的切,最重要的切脉这一中医基础诊断的绝学。我们先把第178条条文解读完之后,我们回过头再来总结一下脉学怎么学,我又是怎么学过来的,有哪些心得体会呢?我们先解读完第178条条文啊,然后再来讨论这个问题。

好,我们看第178条条文:

178条条文:脉按之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又脉来动而中止,更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名曰结,阴也。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名曰代,阴也。得此脉者,必难治。

什么意思啊?这条条文历代医家解读的各不相同,甚至有一大部分医家认为,这条条文并非张仲景本人所写之原文。他们认为是后世加上去的。还有一部分认为呢,这条条文不通顺,于理不通,解释不通,干脆就不解释了啊。有人在解读这条条文的时候,三两句话一带而过,他就是为了逃避这条条文不好解读的,这种逃避现实嘛。最具有代表的是刘渡舟刘老,刘老在解读这条条文的时候,三两句话说完之后直接闪人。为什么?因为这段条文,有的说有衍文,有的说不是张仲景的,前后看起来呢,好像还比较矛盾,所以干脆就不解读了,直接一句话带过拉倒。

至于我们这个胡希恕胡老呢,他认认真真的解读了,但是他解读的,解读出了新花样。他把这一个名曰结,阴也。这个逗号去掉了,名曰结阴也。后面名曰代,阴也。也把逗号去掉了,名曰代阴也。说是结阴脉和代阴脉。那出现了这样的脉啊?说实话,无论是“伤寒脉法”还是《濒湖脉学》,没有哪一个医家会把一种单一的脉用两个字来表达,除非是相兼脉啊,或者是说合脉,才有几个字来表达。结阴脉,代阴脉,这种说法啊,实难令我张某人苟同。

甚至把这个结阴脉和这个代阴脉呀,说成是鱼翔脉,虾游脉啊,那种绝脉。那是死脉,就是我们后世所说的怪脉,绝脉啊,临死之前的脉象。这个这种解读啊,说实话很有新意,但是不符合实际啊。

接下来呢,我就把这个178条,通过我自己的理解跟大家解读一番。

我们可以怎么认为呢?脉按之来缓,就是摸脉的时候啊,这个脉象是缓慢的,时一止复来者,就有时呢,会有一次间歇啊。好像是停止了一样啊,叫间歇。那么这样的脉象呢,叫结脉。也说这一种脉叫结脉,就是指脉象跳的偏缓,有停止,有停顿,有偷停,叫结脉,这就是第一句话。

接着:又脉来动而中止,更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名曰结,阴也。这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说。“又”就是另外、或者的意思,就是说这个脉呀,摸起来它的搏动中间有停、停止,然后呢,它的这个搏动间歇后呢,这个脉搏呢,就会稍微快一些啊,脉小数,然后呢,再恢复到之前的脉搏跳动啊。中有还者反动,这个反动不是反动派的意思啊,反就是复,反复嘛,就是又的意思啊。

后面那个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名曰代。后面用的是复,前面用的是反,那么这个反和这个复是同一个意思。他为了不重复,所以呢,就用了两个不同的字来表达同一个意思,这种表达方式在《伤寒论》里面有很多处啊。

所以呢,第二句话这个“又”指明了什么?指明了这个结脉有另外一种表现形式。什么表现形式呢?脉来动而中止,脉来动而中止,这个动啊,是指脉搏的跳动,搏动啊,绝对不是动脉啊,有的一些医家把这个动把它翻译成动脉,那完全就是不对的啊。这里的动是指搏动和跳动,那么又有一种情况,就是脉跳动的时候呢,它会出现这个间歇,这个中止啊,中止你可以理解为间歇。更来小数,那么接下来就脉搏就跳的稍微快一些,这么个意思。中有还则反动,什么叫中有还则反动呢?那么小数了之后呢,又还回去了,还成了原来的跳动。这种脉象呢,也叫结。

好,这第二句话说的什么?说的是结脉的第二种形式,也就说仲景在这里说了两种结脉啊。接下来呢,他说:脉来动而终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名曰代,阴也,什么意思啊?就说这个脉跳动啊,有间歇,但是呢,却没有这个不能自还,和前面的更来小数啊,对比啊,却良久没有回到原来的脉跳,就不能自还嘛,它停了就停了,中间没有更来小数做补充。停了之后呢,良久以后啊,当然这个良久不是很久啊,不然他的心跳停止了,人就死了嘛,这个是相对而言的啊,相对于前面更来小数啊,这里的不能自还和前面的更来小数做对比的。说白了就是停,这个停顿超过了脉搏跳动的时间差,正常脉搏跳动的时间差。因而复动者。又开始跳啊,这种脉呢,叫代脉。阴也。属阴。得此脉者,必难治。如果出现这样的脉象呢?那么就属于难治的疾病。

好,我们总结一下第一句话,脉按之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这个是什么?这个脉跳的偏缓,然后会有停顿,接着再跳,这种情况呢,一般来说,这个脉象停顿的这个时间比代脉要短啊,那代脉中间是不能自还了,已经就是很长时间,停顿了很长时间又跳。而这个结脉呢,不是,它是时一止复来者啊,就是停顿的时间并没有那么长啊,又开始跳。那么这种情况,如果是这种结脉,有力的话,脉搏的跳动有力的话,一般来说是属于气滞、积聚、结聚,就有东西堵的,才出现了这一种结脉,这种结脉呢有可能是实证。那么如果说你说它属阴的话,不像啊,因为脉象结代脉,你从脉象这个角度去看,可以属阴,但是呢,如果说有力的结脉,是属于气滞结聚,气滞及结聚的这种情况的话,那么它就不一定属阴哦。

他这个证型可能是实证,就跟我们之前讲过的。讲过的这个第125条条文: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邪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蒂也,抵当汤主之。那么。这条条文里面就有结脉,这个结脉呢,就是指气滞结聚这种情况,它这里呢,其实是气滞血瘀了,有瘀血了,用抵挡汤来治疗。所以它是个实证啊。所以说第一句话有可能呢,它就是指实证的结脉。

而第二种结脉,又脉来动而中止,更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名曰结,这个呢,阴也,后面有阴也。这个呢,就是脏腑气血亏虚啊, 无力鼓动脉搏跳动,中间的更来小数,更来小数是指心脏一种代偿性搏动。所以呢,这个属阴是属于脏器虚衰的表现。这个结脉呢,其实就是第177条,也就是上条条文: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是这么个情况,是属于虚证,属阴。

这是因为他脉来动而中止,更来小数,有这个更来小数在这里,病人才会有什么?才会感觉到什么呢?才会感觉到心动悸。他的这个心动悸是一种心脏代偿性的搏动啊,脏腑气血亏虚的表现。

第178条里面所说的是“更来小数”这四个字啊,这种情况呢,是指这个脉搏的跳动啊,忽然停止,中间时间虽然有点长。但是它有什么?有更来小数来补充了。这种结脉和代脉的区别就是更来小数,那么更来小数如果有它,就是一种结脉里面属阴的。如果没有更来小数啊,不能自还,这个就是代脉了。那么有更来小数,说明这个人还有代偿性搏动,说明他的脏腑气血还能相互续接,虽然脏腑气血已经亏虚。而代脉呢,是脏腑气血亏虚到一定程度,这个代偿性自主的搏动呢,都已经显得无力,或者说啊几乎没有这样的情况之下呢,出现了代脉,因此啊,这个代脉比这个结脉中的阴脉更加的严重。比如说结脉当中的阴脉,更来小数没有了,变成了不能自还,就是代脉了。而代脉呢,是脏腑气血更加的亏虚。因此,如果出现了这种更加亏虚的代脉,是很难治疗的。所以最后一句话是得此脉者,必难治。

那么得此脉者,必难治呢?有人认为是得此结代脉者必难治。但是结脉不一定难治啊,有的结脉也很容易治疗,但是这种不能自还的代脉如果属阴的话,那的确难治。

我在临床当中几乎每天都能摸到结代脉,因为我每天都有几十个病号,那么有的结代脉呢,甚至是普通的亚健康人群,他也会有结代脉,他没有什么临床表现啊。特别年轻人,有一些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他也会有可能出现结代脉啊,他可能仅仅是亚健康。那么有的那就是窦性心律不齐啊,二尖瓣狭窄啊,三尖瓣反流等等等等,但是他们并没有说对生命造成威胁。当他们还处于一个不太严重的阶段,他们仍然出现结代脉。

不过呢,有一些将死之人,如果出现了这种结代脉属阴,而且是脉象无力的话,那真的就是危证。那不是难治了?那是很危险的。那么这种脉呢,很有可能即将变为什么?即将变为七绝脉,就是绝脉、死脉、怪脉,它可以往那个方向发展。

因此啊,我们可以这么去总结啊,“伤寒脉法”与今异,结代多阴脏器亏,脉缓时止名曰结,时而小数亦谓结。止而不还亏更甚,此脉名代多难治。今之脉法濒湖宗,炉火纯青皆可控。

好,既然“伤寒脉法”和我们今天的脉法有差异,那么呢,我们就简单的总结一下《伤寒杂病论》里面究竟描述了多少种脉象?这些脉我们该如何去学呢?

我们进行了总结,大概《伤寒杂病论》总共有26种脉象,而《濒湖脉学》呢,有27种脉象。当然我们不管他26种还是27种啊,肯定是对所有的脉象不可能描述完全的啊,不可能全面,很多脉象呢,也是相兼脉的组成,很多时候临床当中呢,大多数会出现相兼脉。

好,我们看第一个脉象浮脉。浮脉呢,《伤寒论》中共记载了64次,提示这个浮脉表达表证的43次,提示有热证的,那是15次,提示虚证的是4次,还有2次是指吐法,提示这个病邪上越啊。

所以仅仅是浮脉。那么它又可以主表证,又可以主热证啊,又可以主这个虚证,还可以这个止吐法的病邪上越。

而《金匮要略》里面呢,记载浮脉44次。表达风邪外袭的,那就有15次,表达热证的14次,表达虚证13次,还有2次出现的是指可吐之证。

沉脉在《伤寒论》当中呢,记载了24次,主里实证的12次,里虚证的9次啊,里寒实证2次,虚实夹杂1次。

这样一对比呀,在《伤寒论》里面沉脉主里证,这一个非常的详实啊,非常的可靠。而浮脉主表证呢,还不一定。因为它有很多不是表证的啊,这个浮脉。所以浮脉主表证是一般情况啊。沉脉主里证呢,虽然说也是一般情况,但是它的这一个概率会比浮脉主表要更多一些。

《金匮要略》中记载的沉脉33次啊。其中呢,还有2次是伏啊,埋伏的伏,因为埋伏的伏,伏脉它也是属于沉脉类嘛。其中30次是指里证啊,因水气病浮肿而出现的沉脉就13次,表达里寒实证的有13次,里寒虚证的8次,里实热的8次。

第三个脉象,数脉,伤寒当中记载的数脉呢,有21次,14次指热证,其中虚热2次,实热9次,另外还有3次呢,是病邪属实热,而正气略有不足。有5次的数脉呢,为表寒证。应该用辛温解表,用麻黄汤或者桂枝汤,虽然属寒邪,那体温升高啊,出现了数脉,所以不能因为脉数而判断它的寒热。有2次数脉是指虚寒证,虚寒与实热性质是相反的,但都可以出现数脉,因此我们要引起重视啊。

急脉也就是比数脉还要快,叫急脉。出现1次啊,阳明病篇啊。第214条: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急者,小承气汤主之

这个滑可以指里实,是可以用大承气汤。但是急呢,其实正气已略有不足啊,这个大承气汤力量过猛,因此用了小承气汤。

《金匮要略》中记载数脉28次,属实热的有15次,虚热或者微热的有5次,属虚寒的4次,属寒实的有3次,另外1次是邪盛的这种危重证。在痰饮咳嗽病里面啊,痰饮咳嗽病。因此啊,在杂病当中出现数脉的证型呢,是很复杂。虽然说多半提示有热证,但是寒证见数脉的呢,也不少见。

我们再看迟脉,迟脉在伤寒当中记载了13次,真正属于虚寒证的5次,有6次为实证,其中阳明实热2次。结胸实热1次,痰热内郁1次,寒实结聚1次,湿邪内阻2次。另有1次呢,是热退身凉啊,脉率缓慢。

《金匮要略》中记载的迟脉有18次,属虚寒的9次,属实邪阻滞的有7次,其中实热2次,寒实4次,寒热难定的1次。另有1次为虚实夹杂,1次为热退身凉。

第五个弦脉,伤寒当中记载的弦脉只有8次,主要指这个肝病啊。有5次啊,比如说肝火、肝热、肝气的。1次指虚寒用的小青龙汤,1次指这个寒实用吐法,1次指阳明重证啊。

《金匮要略》记载的弦脉有35次,明显多于《伤寒论》,弦脉所主的病证也与《伤寒论》不同,真正主肝病的只有2次啊。那么疟病7次,痉病2次,转经1次啊。弦脉主里寒偏实者最多,达12次,那虚寒者7次啊。《金匮要略》明文指出痛者5次,其中4次为里寒致痛,一次为虫痛,虫所导致的。此外,弦脉1次为酒瘅咳痛,可能与疼痛有关,1次为正气恢复,下利将愈。

这样一总结的话,那么弦脉呢,是主肝病,主寒主痛啊,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里面,我们共同总结的这么个结论。

紧脉,伤寒当中出现紧脉23次,大多数是主寒邪在表,共11次,指寒实病邪在里者6次,指邪在少阳2次,指里有实热结聚者3次。

而《金匮要略》出现紧脉24次,有14次是指寒实病邪在里,指虚寒者5次,指表寒者2次,指里有实热者3次啊,宿食与肠痈。

看来这个紧脉呀,主要是指寒邪啊,大多为寒实,少数为虚寒啊,指实热者呢,也有。

滑脉,滑脉在《伤寒论》当中出现了7次,所反映的都是热证,有白虎汤证,小青云汤证啊,邪热利与热盛下血。《金匮要略》中有9次记载滑脉,其中8次为热证,有承气汤证,有肺痈啊,胃肠湿热,风水化热,下焦湿热等等,只有痰饮病篇里面有脉浮而细滑,伤饮这一条啊。这一条呢,可能讲的是饮证啊。

涩脉,《伤寒论》当中出现涩脉11次,10次是虚证啊,其中气血不足6次,阳虚2次,阴津不足2次,虚证的这个轻重差距甚大。虚像最轻的是脾约证,热退津伤,最重要是大承气汤危重证啊,脉涩者死啊。有这么一句话,只有1次涩脉是指表证无汗。原文是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涩故之也

《金匮要略》中出现涩脉10次,9次是虚证,其中6次为虚寒,2次为虚热,1次为出血。只有一条条文的涩脉为宿食结聚,用大承气汤攻下。涩脉之实者涩而有力,虚者涩而无力啊,这样的话就不难辨别。

大脉与洪脉,《伤寒论》中出现大脉8次,均提示病情有发展,符合《黄帝内经》所说的大则病进,但是这个情况的轻重缓急不同。太阳病第25条,服桂枝汤,大汗出啊,脉虽一时出现洪大,但表证未罢,可以再用桂枝汤。太阳病132条:结胸证,其脉大者不可下,下之则死啊,这个是比较重比较急的啊。8次大脉当中啊,6次基本上属于实证,2次伴虚有洪脉。

《金匮要略》中记载大脉14次啊,还有2次重复。洪脉2次,洪大同时出现,1次洪大脉见于蛔虫这个痛发作之时。洪脉见于肠痈与水气病啊。大脉中有7次出现在中风咳嗽、上气下利、宿食、疟病、腹满等病证,均为实证,提示病情有发展,另外有7次大脉兼有明显的虚证,特别是在虚实病中的4次出现大脉啊。

小脉与细脉,小脉与细脉的形态性质相同啊。《伤寒论》中细脉出现11次,小脉仅出现1次,另有1次小细沉紧为复合脉,提示复杂的病机啊。这个小脉与细脉都反应正气不足。

《金匮要略》中小脉出现8次,细脉出现6次,那么这里14次出现的细小脉中呢,9次就体现虚,提示是虚证,包括有血痹、虚劳、胸痹、中暍、厉节、水气、痉病等等,四次提示病邪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如积聚之细而附骨,痰饮之细滑,湿痹之沉细等等。此外在妇女这个妊娠篇里面来说啊,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名妊娠。

微脉,《伤寒论》中出现微脉34次,其中有30次提醒啊,提示是正气不足,以阳气虚衰为主,也有气血亏虚啊,包括阴阳两虚啊。比方说是少阴病的提纲,少阴之为病,脉微细啊,但欲寐也,这是典型的阳气虚衰的代表啊。

《金匮要略》中有17条微脉,其中有11条提示这个正气不足,有阳虚,气血两虚,包括这个中风啊,血痹呀,虚劳啊,胸痹呀,痰饮水气病阳虚畏寒,以及这个下利啊,刀斧伤出血,以及产妇郁冒等等。

弱脉,《伤寒论》有弱脉13条,所有弱脉均提示正气不足,但程度呢,有差别,有5条提示正气严重不足,有3条是弱与微相兼,1条为弱与涩相兼,1条是弱脉见厥逆,有8条弱脉是指正气略有不足。

《金匮要略》中记载这个弱脉的呢,有13条啊,其实正气不足的有4条,比如说妊娠脉,久咳可治脉,下痢血虚正虚脉。其实这个肾虚比较明显的有6条,其中呢,3条弱脉与浮脉同兼。

虚脉,《伤寒论》中,虚脉呢,出现3次,都表示正气不足。

《金匮要略》虚脉出现6次啊,全部都提示这个虚的啊,但是轻重不同,都提示虚。

实脉,《伤寒论》中有4次记载实脉。第245条:阳脉实,因发其汗是指表实证啊,第240条与394条:脉沉实是指里实热证,可用攻下法啊。

《金匮要略》中有4处记载实脉,妇人产后篇,脉微实是大承气汤证啊。另外呢,有1条实脉是妇人杂病中说的啊,妇人杂病篇里面所说的虚实弦紧啊,是指一般病人中的各种脉象啊。

芤脉,附这个革脉啊,《伤寒论》中呢,只有1条芤脉,阳明病脉浮而芤啊,是指阳明热盛,气津两伤。

《金匮要略》呢,就出现了6次芤脉。太阳中暍的脉,脉细芤迟是指气血两虚啊,而虚劳病的这个极虚芤迟与芤动微紧都提示呢,失精亡血。另有3条呢,是重复的,是为解释革脉,是芤脉兼弦脉,这个属于虚寒。虚劳病中说: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后则为虚,虚寒相抟,此名为革。衄血篇与妇人杂病篇各有1条啊,内容大同小异。

缓脉,《伤寒论》当中有缓脉条文的7条啊。《金匮要略》呢,有缓脉2条。缓脉反应三类不同的证型,一为湿邪,比方说太阴病或者黄疸病。二为感受外邪,但发热不高,比方说太阳中风,桂枝汤中或者大青龙汤的兼证有湿邪的。三为正气略有不足,比方说外感病的这个恢复期,热退脉缓啊,中风病气血略有不足等等。

动脉,《伤寒论》、《金匮要略》呢,各有1条关于动脉的条文啊,太阳病里面说动则为痛啊,这个《金匮要略》痉悸篇里面说动即为痉。都是指气机紊乱所致啊。

长脉与短脉,《伤寒论》中有1条关于长脉的,太阳病,脉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啊,长是指正气恢复。还有1条,这个关于短脉的,谵语,脉短者死,是指这个阳气将绝。《金匮要略》中没有关于长短脉的记载。

我们再看一下促、结、代这三个脉,《伤寒论》对这个促脉啊,是指脉率比较快,并不是说有停顿。就是说有几种情况啊,这个《伤寒论》中关于这个促脉,一个是脉率快,并不是指停顿的,比方说啊,表证发热而兼促脉的。比方说第34条条文: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那么这个脉促啊,不是指有停顿啊,只是指脉率较快而已。第140条:太阳病,下之,其脉促,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啊,也是这个意思,也是代表脉跳的快啊,并不是有停顿。

《伤寒论》中结脉的有三条条文啊。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177条嘛,是气血阴阳俱虚的这种情况啊。另外呢,脉沉结,少腹硬,用抵当汤。另外还有一条呢,是对结脉脉象的描述啊,也即是我们今天的条文啊,第178条条文。

而代脉呢,出现在《伤寒论》里面呢,就是177条,178条两条条文里面内容,是指脏腑气血虚衰到一定程度啊。《金匮要略》的正文当中并没有促、结、代的脉象的描述。

那么除了以上26种脉象以外呀,还有一些没有脉名的一些描述,比方说脉平,脉调和,脉自和。脉绝,脉不至,无脉,脉不出,脉还,脉不还、脉暴出,脉微续,脉阴阳俱停,脉进等等等等这些描述。

那么这些描述呢,也都是对脉象的一种概括,但是呢,他并没有用哪一个字来命名这种脉象,因此啊,我们说如果真要说脉象有多少种,你可以说是无数种。那么如果你把所有的人体气血运行反映在脉搏上的都已经心领神会的话,你也可以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脉。因为你摸到了脉之后,你完全已经如同条件反射一样,融会贯通的,炉火纯青的知道了体内脏腑气血阴阳的各种情况,所以你不需要它叫什么名字,你只需要知道你能够根据这个脉搏,有效的、准确的诊断患者的病情即可。

另外仲景呢,有时候也会通过以脉代证,他通过一个脉来表达一种证,比方说他有时候说脉浮,那么他仅仅是为了表达有表证。

那么我如何去,我们如何去理解这个学脉,如何去好好学呢?那就跟我们武侠小说啊,这个《倚天屠龙记》里面的张无忌跟他的这个师公张三丰学习太极拳和太极剑一样。张三丰对张无忌说,我教你一套至高的拳法和剑法,但是你要学会之后立刻忘掉,才能够学到其精髓。于是乎呢,张无忌就认真的学到了每招每式,关于太极拳啊。那么学了之后呢,张三丰说,你要立刻忘掉它。然后问他:无忌,你学会了吗?张无忌说:我学会了。过了一会儿又说:无忌,你全忘了吗?张无忌说:是的,我已经忘记了。张三丰说:好吧。你可以去了。你可以去干什么?可以去对战敌人了,因为你对战敌人是无招胜有招,你那些招数只是为了领会太极拳四两拨千斤的这一个宗旨。只要你有四两拨千斤的这个宗旨,你出的拳那么就是太极拳,就这么简单。所以,太极拳的学法是先学形,再悟意,悟到意再忘记其形,最后达到天人合一、炉火纯青的境界。

那学脉也是这样的,你要把无论是26种还是27种脉象,先把它全部的记住,以及它的主病都记住,记住完之后,你要临床个三五年,然后再将你所学的脉象全部的忘掉。最后你可以不知道任何脉,但是你把上去,你就已经知道他体内的气血阴阳脏腑各方面的情况。所以我认为学脉和张三丰教张无忌学太极拳是一模一样的,先学形,后学意,再通过意来指导形,忘掉一切你所学,其实你是已经融会贯通了。

记得小二十年前啊,我为了学脉。我就专门研究了《濒湖脉学》,实不相瞒,我的脉学启蒙书就是李时珍的《濒湖脉学》。学完之后,我又参考了《诊家正眼》、《三指禅》等很多相关脉学书籍,然后自己总结了一套脉法。

那么我为了学好拿脉,我没有去拜师,为什么呢?因为我发现没有几个,没有几个老师,或者说没有几个专家会拿脉。请恕我直言啊,我这人说话就这么直,就这么直啊。大家也都知道,我如果不这么直,我就到体制内去了。说白了,我所认识的或所接触的老师,或者有名的医家,真正会号脉的,我个人认为几乎没有。

我的脉学完全是自学的。我为了自学脉,先把理论掌握好,然后再去拿脉。拿脉,我需要人,需要病人和患者啊,于是乎我就跑到,因为以前嘛,那个火车是绿皮子火车,满车厢的人,我就一个一个去拿,告诉别人我是学中医的,我免费给大家号脉。于是乎呢,我就号过了很多很多人的脉象,按照我所学的脉学知识一一的对应去问他我拿的脉哪里对,哪里错,然后进行总结。这样,就这样过了大约有三个月到半年,从此以后,我就没有再专门的去刻意的练习号脉了。

又过了几年,在临床当中佐证了我的脉学知识之后,我就写了一本关于脉学的书,这本脉学的书呢,内容颇多,我把它附在了《医门推敲》第二部。《医门推敲》第二部的绝大部分内容就是脉学内容,涵盖了我年轻的时候学脉的精华所在。

因为《医门推敲》第二部有一部分男科篇,有一部分妇科篇,绝大部分内容是脉学篇,可惜看懂的人不多,真正去学的人更少,而我当年的那种啊不疯魔不成佛的那种学习的激情和态度,我也很少在其他人身上看到。因为当时我为了号脉啊,可以说是不要脸。什么叫不要脸呢?如果别人觉得说我拿错了,说我学的不好啊,我笑笑就过去了,因为学习是不要脸的事情,你不要认为你不懂装懂就是好事,你一定真正的学到了,你才能够真的挽回自己的颜面,否则你永远都没有脸,所以你先不要脸,才会更有脸。

学到什么程度啊,学到晚上做梦都在号脉,达到了这种程度,所以脉学是我在学中医当中可以说是最用心的,这个去学习并实践的一门基础课。在我学习和带徒的过程当中,也再也没有见到像我这样的同道中人了,因为并没有人为了学医而疯魔,而疯狂。我当年就是这么疯狂。那么学完之后过了几年呢,我就又忘掉我学的一切了,最后我号脉再也不用去说什么看什么,闭上眼睛,号到脉,心领神会就够了。你让我去讲,我也很难去描述了。因为绝大部分人的脉象都不是单一脉,都是相兼脉。既然是相兼脉,那么很多时候都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为了学到脉学的精华,你只能拼命的学习所有的基础知识,最后将它们融会贯通,忘掉你曾经学过的基础知识。就如同风清扬教授独孤九剑给令狐冲一样。为什么他教这个独孤九剑给令狐冲啊?因为令狐冲他聪明,他有悟性,没有悟性的人,独孤九剑是学不会的。独孤九剑并不是指九种招式,而是指九种用剑的心法,它并没有固定的招式。就跟太极拳一样,你要忘掉所有的招式,才能够发出最厉害的招式,但是前提是基础知识一定要打牢,融会贯通,然后再加上你的悟性, 然后在实战当中发出来,这即是武学之最高境界,也是学医啊,当然西医不是啊,也是学中医之最高境界。因为中医也好,武学也好,同属中国古代文化之精髓,其道理是相通的。

所以当你羡慕一个人中医学的很好的时候,你只是看到了结果,你没有看到他曾经的努力。以上就是脉学绝技!

有很多人说:张老师,你的挂号费太贵了,啊,怎么样,怎么样,其实我以前还要解释一下,我现在不解释了。为什么?因为他根本不知道你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多大的努力才有今天,他以为你是坐享其成。他完全忽略了一个为中医奋斗啊,吃苦,总结,勤奋,疯魔学习的这么一种情况,他完全没有看到,他也完全否定了这种价值。所以这种人用医德去绑架一个医生的话,他完全是没有站在一个医生成才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当然我在这里不是为了发牢骚,我只是告诉大家,如果一个医生成名已久,而且能看好很多疑难杂症,有效率很高,你千万不要认为他免费给你号个脉,免费给你开个方是唾手可得,是他的举手之劳,你一点都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然后用道德绑架,觉得一个医生就应该平白无故,终生免费,做牛做马的为你免费的看病。当然,我们也做个很多免费的慈善,也给很多人免费的看过病。但是我最讨厌有人用道德绑架一个医生,这是不可取的,当你道德绑架别人的时候,你没有看到别人付出的辛苦。任何事情都要换位思考。知道别人是怎么过来的,然后再来发表你的观点,甚至很多知识分子,他都读过很多书了,都不知道换位思考,都不懂得别人的价值,道德绑架别人。他有没有想过,张医生这么多年来不是看病就是讲课,讲课全是免费的,付出了多大的辛苦,多大的心血,你看现在都晚上十一点多,我还在为大家讲课,没有收取个大家一分钱,就是为了能做更大的慈善,能够将《伤寒论》发扬光大,惠及子孙后代,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好,这节课就讲到这里。我是张胜兵,感谢大家的收听,大家可以在喜马拉雅点击并关注张胜兵品伤寒,出版的书《张胜兵品伤寒》可以在淘宝,京东,当当网,各大新华书店有售 ,那么这节课讲完呢,我们关于《伤寒论》太阳病178条条文就全部的讲完,我们从去年的3月1号开始讲课到今天8月31号,历时一年半,终于把太阳病讲完。也感谢大家这一年半以来的陪伴,希望我们能够将《伤寒论》共同不离不弃的把398条全部解读完毕,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你们陪伴,听众越多,我将会讲得越快,我将把剩余时间全部拿来讲《伤寒论》。如果《张胜兵品<伤寒>》这本书销量还可以,接下来这个书才有可能会继续出下去,如果销量不高的话,那么这本书出版社就不愿意出了,所以也请大家如果有亲戚、朋友、同事有喜欢《伤寒论》的,大家多多支持,去网上京东、淘宝、当当网,或者新华书店选购一本《张胜兵品<伤寒>》,感谢大家的支持。

好!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那么的快,这节课我们就讲到这来,下节课我们不见不散!各位家长也开启今年下半年新的生活,好,谢谢大家!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