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旦出现鼻塞,可能意味着鼻腔粘膜有炎症,简称鼻炎,也可能意味着会有更为复杂的情况。
既往,曾有一位来自湖南的患者,因鼻塞就诊,外院诊断为鼻中隔偏曲,要求手术。术前鼻内镜+鼻窦CT检查,结果发现鼻咽部新生物,骨质破坏,病理结果:鼻咽癌。尽管这种情况并不常见,但也绝非个案,一个医院每年,甚或每个月都会遇到此类情况,一旦漏诊、误诊,将意味着一个家庭和一个人的灭顶之灾。
尽管,不是所有的鼻塞,都意味着癌症可能,但鼻内镜和CT检查却是必选项,就如同静脉滴注青霉素,不是所有人都过敏,但所有人都必须做皮试一样。
鼻塞,即便是鼻炎所致,也不意味着都是相同的情况,以及相同的处理。至少存在五种可能:
1、感染性:病毒性感染,特异性或非特异性细菌感染,侵袭性与非侵袭性真菌感染,等。
2、过敏性:季节性与常年性,间歇性与持续性
3、结构性:鼻中隔偏曲、泡性中鼻甲、下鼻甲内移高拱等。
4、病理性:鼻息肉、粘膜肥厚、骨质增生等。
5、混合性:前几种情况混合存在。
一者,感染性和过敏性的药物治疗方案截然不同,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处理。
二者,结构性和病理性,都需要手术,但术后随访治疗存在显著差异。
除此之外,鼻塞,还有急性和慢性之分,轻度与重度之分,其处理方案和预后也不相同,切不可一概而论。其恢复期,有长有短,也需要动态观察与动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