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鼻窦炎、鼻-鼻窦炎”知多少?(二)

颜永毅医生 发布于2024-09-24 02:28 阅读量459

本文由颜永毅原创

由上文可知,鼻部炎性疾病,根据位置的不同,划分成了鼻炎、鼻窦炎、鼻-鼻窦炎。但是,这样的划分,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其实没有太多临床意义。鼻部炎性疾病除了位置以外,还有病史、病因、程度、类型,范围,等等,诸多不同。其相应的诊断与治疗,也会存在显著差异。很多情况下,鼻部炎性疾病的治疗,既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也不能“毕其功于一技”,也就是说炎症的治疗,既不能一蹴而就,靠一次治疗就能结束,也不能一招制胜,用一种方法就能治好。另外,治疗方案既不能一成不变,拿一个治疗方案贯穿始终,也不能只靠医生,不管病人,病人的理解与配合其实更重要。

总之,要想获得更好疗效,人们必须打通“任督二脉”。其中,诊断就是任脉,治疗就是督脉。也就是说:只有明确诊断,才能明确治疗;只有正确诊断,才能正确治疗;只有准确诊断,才能准确治疗。

其中,诊断除了确定炎症的位置以外,还要确定炎症的分性、分期,分类,分型,分度,等等。

一)炎症分性与分期:无论是鼻炎,鼻窦炎,还是鼻-鼻窦炎,患病时间3个月以内的,均归类为急性炎症,3个月以上的,均归类为慢性炎症。也就是说根据病史,可以划分为急性和慢性的鼻炎、鼻窦炎、鼻-鼻窦炎。

1)急性炎症:主要表现为鼻部症状,分为:早期、中期、后期。

1、早期(前驱期)可在数小时或1-2天前出现前驱症状,表现为鼻内干燥与灼热、鼻内异物感等,部分患者会同时伴有畏寒、头晕和乏力等全身症状。

2、中期(卡他期)表现为鼻塞、打喷嚏、流清水鼻涕、闭塞性鼻音、嗅觉减退等;部分患者可伴随鼻出血、倦怠、低热、食欲减退、头痛等症状。

3、后期(恢复期)清水鼻涕可逐渐转变成粘性或脓性鼻涕,若合并细菌感染,则多为脓性。如果,病情控制良好,症状会逐渐减轻,并痊愈;控制不好,症状就会逐步加重,甚至迁延不愈,演变成为慢性炎症。

2)慢性炎症:分为:急性发作期、迁延期、好转期。

1、急性发作期:症状近期突然有明显加重。

2、迁延期:症状长期存在,没有明显变化。

3、好转期:症状处于好转状态的稳定阶段。

二)炎症分类:引起鼻部炎性疾病的原因主要有两大类:感染与过敏。

1)感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等。其中,已知的呼吸系统病毒有二百多种,包括2003年的“非典”,2020-2023年间的“新冠”,以及2003-2020年十多年间反复出现的禽流感,等等。严重时期,升级为“疫情”,不严重时,均归类为流感。

2)过敏:包括吸入组和食入组两大类,导致鼻部炎性疾病的多半是吸入组过敏原所致,主要包括各种螨虫、蟑螂、宠物毛发、各种植物的花粉,等等。

无论是因病毒感染引发的流感,以及是否继发细菌、真菌感染,还是因过敏原诱发的过敏性(变应性)炎症,都属于呼吸系统疾病,首站都是鼻腔,所以鼻部炎性疾病的发病率非常高。无论是感染,还是过敏,在鼻腔引起的粘膜炎症,发病早期,多数症状相似,难以区别,常被统称为急性鼻炎,初始治疗方案基本一致。如果治疗不及时、不彻底,就会扩散至鼻窦,导致鼻窦炎。

3)阻塞:除了上述感染和过敏两大分类之外,还有一种因为先天性或后天性形态异常或病理性改变导致的阻塞类型。比如: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大,中鼻甲息肉样变,鼻息肉,等等。

感染、过敏、阻塞,三种类型,可以单独存在或混合存在;可以一种类型为主,其余两种为辅;三种类型也可以此消彼长,或互为转换,逐步加重,或相辅相成,逐步减轻。而且,上述所有情况,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与之相对应的诊断与治疗,也会始终处于“动态诊断,动态治疗;阶梯诊断,阶梯治疗;分步诊断,分步治疗”的运行模式中。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