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与微创的定义标准:事实证明,创立于1893年的上颌窦根治术(Caldwell-Luc 柯-陆氏手术)并不能根治鼻窦炎。被无数人奉为圣典的FESS手术也不能彻底保全鼻窦功能。既往,国家曾将所有内镜手术均归类为微创治疗,但是,2020年国家绩效考核标准,又将经自然通道实施的各类内镜手术,从微创治疗序列中剔除。其实,一个手术方式,不是号称根治,就能根治;号称功能,就是功能;号称微创,就是微创。事实上,很多情况下,当人们宣传或炫耀功能时,只是疾病获得了更好的疗效,而并未达到真正的功能保全;宣传或炫耀微创时,只是功能得到了更好的保留,而并未达到真正的微创标准;宣传或炫耀完美时,只是微创得到了更好的体现,而并未达到真正的完美境界。
功能与微创的达标程度:功能与微创治疗的定义标准,与具体操作者所能够达到功能与微创治疗定义标准的程度,是两个不同维度空间中的两码事。即便是:①同一个医生,随着工作年限、手术量、经验积累的不同;②不同医生遵循的诊疗理念和手术原则的不同;③不同患者病变类型、范围、程度、年龄、炎症状态、全身状况的不同;④手术方式、适应症、手术时机的选择不同;⑤与医生配合的麻醉医生、助手、护士的不同;⑥所用手术器械或/和设备的不同;⑦甚至,手术房间布局、负压吸引力度的微小差异,等等,都会对功能与微创治疗所能够达到的精细程度,产生诸多影响。而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专科侧重、不同年资医生,所能够达到的功能与微创治疗标准的能力,也是千差万别。所以,人们在关注功能与微创治疗的定义标准时,也应该关注面对不同医者与患者、理念与原则、器械与设备、技术与方法等,是否能够达到功能与微创治疗的定义标准。
功能与微创的相对概念:治疗没有最功能,只有更功能,操作没有最微创,只有更微创,功能与微创只是一个相对概念。所以说,在现有鼻内镜功能与微创治疗的基础上,一定还有更加功能与微创的治疗方式!而且,功能与微创治疗的相对概念,既非孤立存在,也非静止不变,而是涉及到了多个维度空间,并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各维度空间不仅相辅相成、相互制约,而且随时空变迁而相互转变、互为因果。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科的每个医生,针对不同的患者情况,都可以通过对诊疗理念、诊疗方案、手术操作的不同诠释和践行,实现更好的功能与微创治疗。所以,对鼻内镜功能与微创治疗的不懈追求,是一个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过去,从理念到技术,不断螺旋上升、开拓创新、逐步完善、永无止境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