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腔诊疗作为高感染风险的医疗场景,交叉感染防控、优质资源下沉及患者体验优化是提升医疗质量的核心。
一、交叉感染控制:筑牢安全防线
口腔诊疗涉及大量侵入性操作,器械与患者体液接触频繁,交叉感染风险较高。为此,口腔中心采取多维度防控措施:
1. 严格器械消毒灭菌
- “分类管理”:根据器械风险等级(如接触血液的高危器械)选择消毒方式,如拔牙钳、牙周刮治器等需高温高压灭菌,不耐高温器械采用化学消毒剂处理,一次性诊疗物品则用后即丢弃。
- ‘’标准化流程’’:器械需经过预清洗、彻底清洁、消毒灭菌、无菌包装等步骤,高速手机等复杂器械需按制造商要求清洁内部管路并润滑。
- ‘’追溯制度’’:建立器械使用记录系统,确保“一人一用一灭菌”,杜绝复用风险。
2. 环境与操作规范
- 诊疗区域每日使用紫外线或空气消毒机消杀,治疗台及高频接触表面(如灯柄、头套)采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实行“一患一更换”。
- 医护人员全程佩戴防护装备(口罩、手套、面屏、护目镜),严格执行手卫生,避免手套接触非诊疗物品(如手机、病历)。
3. 患者筛查与隔离
- 就诊前进行健康评估,疑似传染病患者安排独立诊室,减少交叉传播风险。
徐妍博士,我院口腔科负责人,副主任医师,擅长:牙种植术,复杂牙拔除、颌面部囊肿摘除、颌面部畸形等各种口腔颌面外科疾病诊断及治疗,牙周系统治疗及再生性治疗。对牙体牙髓病,义齿修复及儿童早期矫正也有一定的经验。
2.标准化技术推广
- 推广“四手操作”(医护协同操作)和显微根管治疗等规范化流程,通过实操培训提升基层医疗质量。
- 利用远程医疗平台开展病例讨论与实时指导,实现技术资源共享。
3.惠民政策落地
- 针对老年、儿童、低收入群体开展免费口腔筛查或优惠治疗项目,通过“健康口腔行动”普及基础诊疗服务。
三、患者体验与健康宣传:从细节到全局
1. 优化就医流程
- 推行智能预约系统,分时段就诊减少拥挤,设置清晰导诊标识与候诊区健康教育屏,缓解患者焦虑。
- 提供“一站式”服务,整合检查、治疗与复诊环节,缩短等待时间。
2. 健康教育与互动
- 院内宣传:通过宣传册、视频等形式普及口腔保健知识,如正确刷牙方法、牙线使用技巧及饮食建议。
- 社区活动:针对中老年人群体,口腔中心定期举办义诊、讲座,针对儿童开展“爱牙日”“刷牙比赛”等趣味活动,针对教师群体,推出教师节健康主题系列活动,在多维度切实为广大民众着想,增强公众预防意识。
- 新媒体传播:利用短视频或其他医疗平台发布科普内容(如“春节护牙指南”,“矫牙知识手册”等),以通俗语言科普口腔知识,解析常见口腔问题及应对措施。
3. 反馈机制完善
- 设立患者满意度调查,收集就诊体验建议,针对性改进服务细节,降低患者对看牙的恐惧感,提升就诊舒适度。
- 公开消毒流程与感染控制措施,诊室空气环境每日至少3次进行空气消毒,综合治疗台的供水管路每周消毒,水路每月一测菌落数,严格的消毒措施能够增强患者信任感。
口腔中心通过“严格感染控制” “保障医疗安全”,依托“专家资源下沉”实现技术普惠,并以“患者为中心”优化服务体验,构建了“安全-技术-人文”三位一体的医疗生态。未来,随着智能化与远程医疗的深化,口腔健康服务将更加可及、高效,助力全民口腔健康目标的实现。
郑梦钰 广州医科大学硕士,医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完成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参与多篇核心期刊论文的撰写与发表。擅长儿童、青少年及成人常见错颌畸形的矫治;儿童哨牙、地包天的早期干预治疗。成人补牙、根管治疗、拔牙、牙周治疗、牙体缺损的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