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女科月经病治疗经验

陈果医生 发布于2024-08-17 10:57 阅读量192

本文转载自<上海沈氏女科全科临证方略>

分期调治月经病

月经病系妇科的主要病证,是指月经的经期、经量、经妇色、经质、经行发生异常,出现明显不适症状为特征的一类科疾病。

月经病的调治,为上海沈氏女科的专长,原则重在治本以调经,要注重4个大法,即必先理气、调养脾胃、固本培精和兼养心血。

“调经而不理气,非其治也。”行气选用香附、柴胡、木香、乌药、炒橘核;破气选用枳壳、川朴、大腹皮;补气选用生黄芪、仙鹤草、白扁豆。

“脾气一旺,胃气自兴。精微敷布,新血化生,月经自调。”健脾选用党参、白术、云苓;醒脾选用砂仁、鸡内金、焦三仙。

“肾气充则主宰有力,月事以时下。”滋阴选用生地、黄精、枸杞子、女贞子;填精选用阿胶、龟板、鳖甲。“妇人百病,皆自心生。”养心选用炒酸枣仁、柏子仁、龙眼肉;宁神选用琥珀、夜交藤、灵磁石。

此外,还须根据经前、经期、经后3个不同时期,分阶段论治。

经前调气

有反应始,如烦、痛、胀、肿者为经前期,因反应不同而分两类:肝郁者舌苔薄黄,脉象弦细,乳胀胁满,少腹引痛,烦怒不安,宜疏肝,投丹栀逍遥散,选用柴胡、白术、当归、蒲公英、丹皮、郁金、石菖蒲、赤白芍、鸡血藤、益母草、川楝子、生栀子,再选加调整内分泌的泽兰、茜草、川断、龟板、鳖甲、女贞子;宫寒者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细,腹凉下坠,隐痛筋掣,形寒乏力,宜暖宫,投温经汤,选用党参、阿胶、当归、白芍、桂枝、炮姜、乌药、炒橘核,再选加调整内分泌的枸杞子、蛇床子、菟丝子、仙灵脾、河车粉、补骨脂、鹿角霜。

经期调血

见红时便进入经期,有“三则”、“四类”、“五加味”。

3个治则是:

问量定向:量多者补摄,量少者通利。问凉定性:寒者温之,热者凉之。

必须调肝:女子以肝为本,宜用香附、柴胡、炒橘核等调肝之品。

4个类型是:

量多腹凉(胶艾四物汤)

生地10g当归10g白芍10g阿胶珠15g艾炭10g

生黄芪15g党参10g肉桂炭10g炒橘核15g

赤石脂30g生牡蛎30g荆芥炭10g

量多腹热(栀芩四物汤)

生地10g当归10g生栀子10g黄芩炭10g

茜草10g地榆10g乌贼骨15g薄荷炭10g

香附10g丹皮10g藕节炭10g乌梅炭10g

量少腹凉(八珍汤)

生黄芪15g当归10g党参10g桂枝10g

川芎10g川牛膝15g柴胡10g炮姜10g鸡血藤15g云南白药冲1g

量少腹不凉(桃红四物汤)

生地10g归尾10g赤芍10g川芎10g丹参30g

桃仁10g红花10g泽兰10g香附10g

茺蔚子10g地龙10g

5个随症加味是:

腹痛可选加玄胡、郁金、蚕砂、五灵脂、益母草。

便溏可选加山药、炒白术、白扁豆、生龙牡、煨葛根、禹余粮、补骨脂、金樱子、五倍子。

浮肿可选加生黄芪、泽泻、云苓、防风、防己、桑白皮、冬瓜皮、车前草。

腰疼可选加川断、狗脊、鸡血藤、老鹳草、桑寄生。不孕可选加泽兰、黄柏、龟板、蛇床子、菟丝子、金樱子、川楝子、肉苁蓉。

平时调肾

经净后至反应前属平时阶段,利用肾的阴阳互根,加以调肾,交替选用两种丸药为一组。

通用:乌鸡白凤丸、八珍益母丸、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

偏寒:艾附暖宫丸、女金丹。偏热:加味逍遥丸、得生丹。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