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原来不是气!

刘妍芳医生 发布于2021-05-30 14:32 阅读量7341

本文由刘妍芳原创




晚上八点,小美拖着疲惫的身体上了电梯,想到一会儿开门就能看到快1岁的宝宝笑着伸手来抱抱自己,嘴角便微微上扬。


可回到家,却出乎了小美的意料——婆婆抱着一直哭闹的宝宝站在门口说,宝宝从吃完晚饭就开始这样,怎么哄也哄不好。


小美想了想这两周以来,宝宝的频繁哭闹总是在饭后和洗澡时,难道是身体不舒服吗?

她接过宝宝温柔的哄着,并让婆婆收拾一些东西一起去了医院。医生做了基础检查后,又让小美带着宝宝做了B超。


检查结果的几个字让小美心里一沉——

腹股沟斜疝!



各位妈妈不要担心

我们总结了关于“小儿疝气”的九个问题!


俗称“疝气”,小儿外科常见病。


新生儿期即可发病,是由于腹内压增加导致腹腔内脏器或组织被挤入未闭的鞘状突,形成以腹股沟包块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剧烈哭闹、咳嗽,长期便秘,排尿费力等易引起腹内压力增高的行为易诱发“疝气”的发生。


男孩的发病率较女孩的高,右侧的发病率较左侧的常见。




一般会在剧烈哭闹后被家长发现腹股沟或阴囊包块突出,给予喂奶或平卧安静入睡后包块消失。


幼儿或较大儿童反复腹股沟或阴囊包块突出,平卧后可自行回纳腹腔。




一开始表现为孩子突然哭闹不安伴呕吐,平卧后包块不能自行还纳,后期可能出现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甚至伴有便血。


此时应该警惕是否发生了“嵌顿性腹股沟疝”,即医生口中的“嵌顿疝”。


家长因尽早带去专科医院治疗。因为长时间的嵌顿可能导致肠坏死及生殖器官受损,甚至生命危险。




“疝气带”的治疗原理是通过压迫内环和腹股沟部,进而阻止疝内容物的脱出。等待鞘状突在生后自行闭合,以增加疝气愈合的机会。


但是针对较大的患儿其自愈的可能性极低。


而婴幼儿因疝气带不易固定,从而出现皮肤压伤、睾丸血运收到影响,或是造成局部组织黏连增加了后期手术的难度。


因此疝气带在目前临床上较少使用。




腹股沟斜疝为限期手术,即确诊后尽早手术。


但是患儿如有呼吸道感染症状,或者合并有严重疾病的,应暂缓手术。


目前推荐的手术年龄以1-2岁为宜,针对出现反复嵌顿的患儿应不受年龄限制,尽早手术。



目前腹股沟斜疝的手术已经十分成熟,腹腔镜微创治疗已经成为主流,安全可靠,复发率较低。


并且其最大的优势在于——针对单侧发病的患儿可以观察到对侧是否存在鞘状突未闭合,同时手术伤口隐藏于肚脐旁,对于儿童我们推荐进行腹腔镜手术。




术前检查的目的主要是:排除麻醉禁忌以及传染性疾病


因此入院后需要完善如下检查:腹股沟区彩超、胸片、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凝血功能、生化全套、乙肝、梅毒、HIV、HCV等筛查。


若患儿抽血检查有异常,如因呼吸道感染导致白细胞升高无法手术,上述检查结果在报告后的1个月内有效,正常的结果不需复查。


疝气行微创手术后



1.术后1个月内避免较剧烈的活动(足球、篮球、轮滑)、便秘及反复咳嗽,防止伤口裂开及斜疝复发。


2.保持伤口敷料的干燥清洁,坚持定期换药(常规每3天换药1次,连续3次即可,若辅料有污染则需及时更换)。


3.加强营养,食用高蛋白、粗纤维、易消化食物,适当限制盐的摄入量,少量多餐。


4.术后两周门诊复查,如有异常及时随诊(伤口红肿、腹胀明显、呕吐、肛门停止排便排气等)。


龙华妇幼外科


龙华区妇幼保健院外科是一支临床经验丰富、年轻有活力的团队,所有医生均具有博士或硕士研究生学历,均在三甲医院经过专科化培训,护理人员均具有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


外科目前开展乳腺甲状腺外科,泌尿外科、普通外科、小儿普通外科各类常见疾病的诊治,科室秉承微创化的精细手术治疗模式,专注为每位患者提供最专业优质的服务。



·小儿外科诊疗范围·


小儿普外:腹腔镜疝气、阑尾等,血管瘤等体表肿物及腹腔肿瘤,畸形整形


小儿泌尿:腹腔镜隐睾、精索静脉曲张,包皮,泌尿系结石


小儿胸外:先天性畸形,肿瘤,外伤


新生儿外科:先天性畸形,肿瘤,感染


·小儿外科科室特色·


*小儿微创技术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无瘢痕等特点,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尤其适合儿童这一群体。


*开展儿童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疝气、鞘膜积液、阑尾炎、肠套叠、高位隐睾、精索静脉曲张等,并取得极佳的效果;在小儿腹腔肿瘤、肠道畸形等疾病也逐步应用。


*专注每一名患儿的精细化治疗,全力为龙华区儿童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END —


来源:龙华区妇幼保健院

投稿:小儿外科

编辑:龙华妇幼健康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