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慢性慢性乙肝感染者达到 8600 多万例,已经减少至跟我国党员数量差不多。而且其中很多患者处于乙肝病毒携带状态。
对于乙肝,尤其乙肝携带者,肝功能又正常,大多数人都不想吃药,但是什么样的乙肝患者可以不吃抗病毒药呢?
然而,近年来多项研究结果显示,即使 ALT 处于正常水平,也与肝脏组织病理学的显著炎症坏死和纤维化有关,但针对治疗指征,暂未达成共识。
(一) 我国 2022 版慢性乙肝防控指南推荐,乙肝携带状态的患者,出现以下任何一个情况,建议抗病毒治疗:
- 有乙型肝炎肝硬化家族史或肝细胞癌家族史,血清 HBV DNA 阳性;
- 年龄 > 30 岁,血清 HBV DNA 阳性;
- 无创指标或肝组织学检查提示存在显著炎症或纤维化,血清 HBV DNA 阳性;
- 存在 HBV 相关肝外表现(如 HBV 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等),血清 HBV DNA 阳性;
- 发展为肝硬化阶段。
总结而言,只要大于30岁,乙肝DNA阳性,则建议抗病毒治疗;
(二)根据国际卫生组织WHO 2024 版指南,进一步扩大了抗病毒治疗的指征,无论 ALT 和 HBV DNA 水平,慢性乙肝患者存在以下情况,即可抗病毒治疗:
- 无创诊断为显著纤维化或有肝硬化的临床证据;
- 有肝硬化或肝癌家族史;
- 合并感染(如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
- 免疫抑制(如长期使用类固醇);
- 合并症(如糖尿病或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 HBV 相关肝外表现(如肾小球肾炎或血管炎)。
简单而言,只要乙肝合并另外相关肝病危险因素,尤其是脂肪肝,糖尿病等可能出现免疫失衡的情况,就应该抗病毒治疗。
综上,处于「乙肝携带状态」的患者,应定期随访监测,尽早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启动抗病毒治疗,以改善预后。
复查建议:
针对「乙肝携带状态」的患者,一般建议每 6 个月行血常规、生化肝功、病毒学(如乙肝三系定量、HBV DNA 定量)、甲胎蛋白(AFP)和肝脏超声检查。
慢性 HBV 携带状态的患者可根据病情需要,缩短至每 3 个月检查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