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胛内侧痛别再揉肩胛骨了,应该揉这里!

周宏医生 发布于2025-10-16 10:23 阅读量211

本文由周宏原创


流白道人,周宏医生,道医一枚,专攻道医、纯中医以疗常见之疾。愿将临床所见、所闻、所思,辑而记之,为传承正本清源的道医、中医知识略尽绵薄之力。


相信很多人曾经或正在被肩胛骨内侧的疼痛困扰,但是局部针灸推拿拔罐往往只得一时之快,或者干脆毫无作用,少有处理局部得以取效者。



01

肩胛内侧疼痛的解剖基础


引起此处痛感的肩胛背神经主要发自第五颈神经前支,发出后,在中、后斜角肌之间“夹缝求生”,向后穿过上后锯肌,在肩胛骨内侧缘和脊柱之间下行。


02

上后锯肌


上后锯肌属于辅助呼吸肌,通常仅在深呼吸或剧烈运动时才会被更多地激活。它是一块常被 “雪藏” 的肌肉:即便进行胸式深吸气,多数人也主要依赖胸前肋骨抬高来扩大胸腔,并未充分调动它;尤其驼背含胸人群,上后锯肌会长期处于拉长状态,不仅力量薄弱,日常更是极少被激活。

当进行抬臂并旋转躯干的动作时,若负责主导抬臂旋转的肌肉力量不足,或是动作本身属于高强度剧烈运动(如高尔夫、羽毛球、排球、篮球等),这块 “冬眠” 的肌肉就可能被突然调用,进而因强烈拉扯或收缩引发损伤。


03

中、后斜角肌


因此肩胛骨内侧疼痛的患者在排除上后锯肌的运动损伤后,我便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到中、后斜角肌的劳损、僵硬上。

这两块肌肉劳损多与长期过度紧张、不当发力或受凉相关,如长期低头看手机、伏案办公,长期单肩背包、习惯用一侧手撑头看电脑,或睡眠时长期偏向一侧,颈部受凉等等。

中斜角肌起于第 2-6 颈椎横突后结节,止于第 1 肋骨上面的中斜角肌结节,后斜角肌起于第 5-7 颈椎横突后结节,止于第 2 肋骨外侧,针灸松解它们时多选用0.4*40mm的针,横平颈6、7棘突旁开1-1.5寸,斜30°-45°进针,深度一般在30-40mm(就体型适中者而言),针下感觉扎到“硬物(实际上是劳损钙化的肌肉)”即为“上靶”,随后提插将“硬物”捣开即可。如能捣开,可以马上出针询问患者感受,往往可以得到症状缓解的反馈。




关注或进群分享更多医案和修行体会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