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 清明食“三青”——药食同源的养生智慧

周宏医生 发布于2025-04-10 16:05 阅读量226

本文由周宏原创


清明食“三青”

QING MING
吃对时令菜,顺应节气调阴阳
艾草、蒿菜、暖菇草的养生智慧


     清明时节,春意正浓,草木萌发。中医讲究“顺时而食”,此时正是艾草、蒿菜、暖菇草等“三青”食材药食同源的黄金期。它们不仅承载着传统习俗的烟火气,更藏着古人千年的养生智慧。在这难得的清明假期,让我们一起来解锁这些野菜的妙用与美味!




01
QING MING

清明“三青”的药用密码

“艾草”:祛湿散寒的女人草
01
  •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肝、脾、肾经。

  • 养生功效

    • 温经止血:艾草被誉为“妇科圣药”,《本草纲目》记载其能“通十二经”,尤其适合虚寒体质女性。春季用艾叶煮鸡蛋(艾姜蛋),可缓解痛经、小腹冷痛。

    • 祛湿止痒:艾草精油中的桉油精成分可抑菌消炎,用艾草煮水泡脚(15-20分钟),可改善脚气、湿疹瘙痒。

    • 散寒暖宫:艾灸关元穴(肚脐下3寸)或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可驱散宫寒,提升阳气。

  • ❗ 禁忌

    • 阴虚火旺者(如口干舌燥、失眠多梦)忌大量食用,易引发上火。

    • 孕妇慎用艾灸,避免活血过度。

 蒿菜:抗菌消炎的“天然药箱”
02
  • 性味归经:甘、凉,归肝、胆经。

  • 养生功效

    • 清热利湿:蒿菜富含青蒿素(现代医学已用于抗疟),春季肝火旺者(如目赤肿痛、口苦)可凉拌蒿菜或煮粥,清肝明目。

    • 抗菌消炎:研究发现,蒿菜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皮肤过敏时,用鲜蒿叶捣汁外敷,可快速止痒消肿。

    • 疏肝解郁:蒿菜搭配玫瑰花、佛手柑泡茶,可缓解春季情绪抑郁、胸闷胁痛。

  • 小妙招

    • 野外采摘蒿菜时,以叶片背面灰白色、气味清香者为佳,避免误食有毒杂草。

暖菇草:健脾化痰的“山野珍宝”
03
  •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肺经。

  • 养生功效

    • 健脾消食:暖菇草中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适合小儿积食(腹胀、食欲差)或成人消化不良者,可煮汤或蒸食。

    • 化痰止咳:其黏液质能润肺化痰,与梨、冰糖炖煮(暖菇雪梨盅),可缓解春季干咳、咽痒。

    • 增强免疫:多糖类物质可激活巨噬细胞,提升抗病力,尤其适合体弱多病者。

  • 选购贴士

    • 新鲜暖菇草根部带少量泥土更易保存,冰箱冷藏可保鲜3-5天。


02
QING MING
舌尖上的清明


1.艾草青团

材料:鲜艾草200g、糯米粉300g、粘米粉50g(降低黏腻感)、红豆沙/咸蛋黄肉松馅适量、小苏打2g。
做法

  1. 艾草处理

    • 鲜艾草取嫩叶,沸水加小苏打焯1分钟(固色去涩),捞出冰水浸泡,挤干后加清水榨汁。

    • 艾草渣别丢弃!与面粉混合可做艾草馒头,物尽其用。

  2. 和面技巧

    • 糯米粉与粘米粉按6:1混合,艾草汁分次倒入,揉至面团光滑不粘手。

    • 若面团偏干,可加少量椰浆增香,同时避免青团冷后变硬。

  3. 蒸制要点

    • 蒸笼垫粽叶或硅油纸,青团间隔摆放防止粘连,水沸后蒸8-10分钟(过久易塌)。

    • 出锅后趁热刷一层芝麻油,锁住色泽与水分。

? 搭配推荐

  • 陈皮山楂茶:陈皮5g、山楂片10g、冰糖少许,沸水焖泡10分钟,化解糯米滞胃。

  • 禁忌:糖尿病患者可用代糖馅料,并搭配苦荞茶平衡血糖。

2.蒿菜三吃:粥·饼·茶
  1. 蒿菜瘦肉粥

    • 大米100g、蒿菜100g、猪里脊50g(切丝)、姜丝少许。

    • 米煮至开花后加入肉丝、蒿菜碎,撒盐、白胡椒粉,滴两滴香油。清热暖胃,适合早餐。

  2. 蒿菜鸡蛋饼

    • 蒿菜切碎,与鸡蛋、面粉、清水调成糊,平底锅少油煎至两面金黄。外酥里嫩,儿童最爱。

  3. 青蒿薄荷饮

    • 干蒿菜10g、新鲜薄荷叶5片、蜂蜜1勺,沸水冲泡代茶饮。缓解春困头晕,提神醒脑。


QING

MING
3.暖菇草素包子

馅料方案

  • 经典素馅:暖菇草+香菇+豆干+胡萝卜(润肺健脾)。

  • 海鲜风味:暖菇草+虾仁+鸡蛋+木耳(高蛋白低脂)。

  • 甜口创意:暖菇草+椰蓉+核桃碎+红糖(滋补肝肾,女性经期推荐)。

发面秘诀

  • 全麦面粉与中筋面粉按1:1混合,加1勺米酒促进发酵,面团醒发至2倍大(约1小时)。

  • 蒸好后关火焖3分钟再开盖,避免塌陷。

✨ 功效延伸

  • 暖菇草与全麦搭配,升糖指数低,肥胖、三高人群可作主食替代。


03
QING MING
中医认识:食“青”有讲究


辨体质,选对“青”
01
  • 虚寒体质(怕冷、易腹泻):

    • 多选艾草(温性),搭配生姜、红枣炖汤,驱寒暖身。

  • 湿热体质(长痘、口苦):

    • 主选蒿菜(凉性),配薏米、赤小豆煮水,清热利湿。

  • 平和体质

    • “三青”交替食用,每周2-3次,平衡阴阳。

野菜食用安全指南
02
  • 彻底焯水:沸水煮1-2分钟,去除草酸、农药残留(尤其野外采摘)。

  • 忌与寒凉同食:如螃蟹、苦瓜等,避免脾胃受寒腹泻。

  • 特殊人群注意

    • 孕妇:忌大量食用艾草,可能引发宫缩。

    • 过敏体质:首次尝试少量试吃,观察是否有皮疹、呼吸困难。

保存与加工妙招
03
  • 长期保存

    • 艾草/蒿菜焯水后挤干,分装冷冻,保留风味3个月。

    • 暖菇草晒干研磨成粉,煮粥时加1勺,方便快捷。

  • 药膳增强

    • 艾草+当归+鸡蛋:补血调经。

    • 暖菇草+山药+排骨:健脾益肺。


04
QING MING
总结

      清明食青,既是传统,亦是养生。
      这个春天,不妨采一把艾草制青团,煮一锅蒿菜粥清肝火,蒸几个暖菇包子健脾胃。顺应自然,食养有道,方不负这人间四月天~





周宏医生门诊信息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