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1是发热几日的朋友:诉上周六出现发热,白天热轻,晚上7点半开始加重,最高体温39.5℃,周一于当地医院就诊,检查提示“乙流”,予“布洛芬、奥司他韦、甘草片”治疗,周二微信问诊时仍发热,恶寒无汗,全身疼痛,伴咳嗽,无痰,咽痒,白天精神可,晚上下班后觉明显疲倦,恶心欲吐,纳差,腹泻,自行服用蒙脱石散、左氧氟沙星后暂无大便。
一开始在葛根加半夏汤和麻黄附子细辛汤之间纠结,当然,如果没有“十八反”这玩意就不用纠结了。思索一阵,最后选择葛根加半夏汤加细辛、五味子治疗(实际上是在半夏和附子之间取舍),原因有二,一是从欲解时考虑,晚上7点半属阳明病欲解时,半夏入阳明;二是患者平日体质尚算壮实,加之网络问诊,不能把脉,即使患者觉疲倦(但欲寐),贸然使用附子不保险,有助热风险。最后2剂搞定。
p2是外感后余咳嗽不解的朋友,予小柴胡加细辛、五味子,也是2剂搞定。
“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姜细味,一齐烹,长沙法,细而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