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常临床中,常有病证缠绵难愈之人,主诉虽为生理问题,但细究其病因与气场状态,往往可见“晦气”、“阴秽”、“气机闭塞”等迹象。病者自身虽不能言其所以,然施针得法,邪去气和,患者便自觉“某物出体”、“运气好转”、“神清气爽”。
近日两案,正印证此理。皆非旁门异术,而是针灸正法扶命之效,所谓神炁充盈则鬼魅无所依,正气存内则阴邪难干。
案一:
【患者信息】男,31岁。主诉咳嗽咳痰反复一年余。
【病史】一年余前感染后起咳嗽、咯痰,伴胸闷、时有憋闷感。常觉疲乏、咯痰不畅、入睡困难,夜间易醒。多方调治未见明显起色,遂来诊。
【望诊脉象】面色晦暗,舌边齿痕,苔白腻,脉滑,左沉重。
【辨证】痰湿蕴肺,气机不畅,兼神明受闭。
【治疗思路】理气化痰,通肺散结,佐以宁神安魂法意。用理痰汤合小青龙汤加减,并配针灸扶助气化。
【取穴】尺泽、列缺、合谷、内关、印堂等。
【针感与反馈】初诊针后,患者闭目片刻,即言:“感觉有什么东西从身体里出来了。”神色明显轻快。当夜睡眠良好,数日后反馈精神明显好转,咳嗽减少,整个人运气也顺起来了。
案二:
【患者信息】女,25岁。右下腹疼痛半月余。
【病史】半月前因运动拉伤?致右盆腔痛,继而发热。6月10日病情加重,至第二人民医院就诊,诊断:盆腔炎,双侧输卵管积水或积脓。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替硝唑等抗感染治疗后症状稍减,但仍腹痛,精神不振,遂前来求诊。
【病中异象】患者自述:病发前梦见自己乘车穿行于两座坟墓之间,醒来后便病倒住院,疑似“惹秽上身”,心神不安,情绪阴郁。
【望诊脉象】舌淡,苔薄黄,脉濡滑。
【辨证】湿热郁结下焦,气机不畅,神气郁闭。
【治法】清利湿热,通调冲任,安神祛秽。
【取穴】阴陵泉、蠡沟、三阴交、上星、百会、印堂等。
【针感与反馈】针后半小时,患者闭目凝神言:“感觉从右脑有东西冒出来了,好像散了。”随即面色转明,腹痛减轻,神情清朗。
这两案虽病在肺与盆腔,然其核心问题,皆在“气机闭塞、神明不安”。邪气不仅伤形,更能闭神,使人感“晦滞”“沉郁”“背运”。一旦针灸得法,邪出气通,病减命顺,患者身心顿安。
“吉昌散事,驱邪避晦”——并非异术神通,而是针中含道,内通神气,外应天时。
在中医与道家的世界观中,人是一个“气”在运行的生命体——这个气,不仅仅是氧气,不只是能量,而是一种天地流动之中,人所接续的根本生命之源。
当一个人的气机顺畅,他会:
精神清明
事情顺利
睡得香、吃得下
就连“运气”也会变好
反之,当气机郁滞,人就开始:
情绪压抑
老犯莫名其妙的小病
经常遇到倒霉事
甚至做梦都鬼影重重、醒来疲惫
这在中医中叫“正不胜邪”、“气虚则百邪乘之”。
“邪秽”并不总是迷信的“脏东西”,在中医与道家经典中,它是一切对你生命气场构成扰乱的力量,包括但不限于:
湿邪:环境潮湿、饮食生冷引发的体内湿气
寒邪:阳气不足,外寒侵袭
秽气:坟地、病气、怨气聚集之所
情志邪:愤怒、悲伤、焦虑郁结不解
梦魇邪扰:入梦后门户未守,精气走失
这些“邪气”并非外来,而是内外交感、因你气虚、神弱而起。你越怕它,它越近身;你若正气充足,它自然避让。
正气通,则百邪不干。
针灸的作用,从中医角度,是调和阴阳、通经活络、行气活血。但在道医手中,针灸远不止于此。
它还可以引天地正气入体,逐邪而出。
针灸后“有股气冲出脑门”、“仿佛从体内走出什么东西”。这不是幻觉,而是神气归位、邪气外走的真实体验。
如《黄帝内经》所言: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运气好坏”,并不总是玄学。在中医与道家眼中,所谓运,就是“气”的运行,气顺,则命顺。
这也是为何修行人常常讲究“护神定气”、“养精固本”——只有先守住自己身体这座“小宇宙”,你才能在大宇宙中行得自在、顺得周全。
我们每个人都在找方法去“调节状态”、走出“霉运”。
但也许我们该停下脚步,看看内在的气,是不是已经紊乱;看看灵魂的门,是不是已经敞开;看看生活的节奏,是不是早已脱离天地之道。
调一调气,养一养神,稳住自己的“正气”,很多看似玄的事,其实都可以从此一一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