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
——《灵枢·本神》
一、患儿情况概述
患者:泽泽,男,8岁
诊断:孤独症谱系障碍(ASD)
主要问题:语言发育迟缓、社交障碍,情绪表达有限
治疗背景:曾接受感统训练后略有进展,现已就读小学二年级,由班主任推荐针灸干预
二、相遇:一滴泪中的“神识”
第一次给泽泽针灸,当我将细如发丝的美容针轻轻刺入四神聪时,他没有哭喊,只是眼眶泛红,小小的泪珠悄然滑落,嘴里喃喃重复:
“对不起爸爸,对不起医生,我下次会更勇敢些。”
这一刻,我忽然感到:眼前这个孩子,并非“无神”,而是他的神识正被困于内,而非失落于外。那颗藏在沉默背后的“本神”,依旧明澈、感知敏锐,恰如道家所言:“心静神守,神明自现。”
三、针法与思路:调神先于调形
取穴思路:
• 四神聪 + 印堂:醒脑开窍,启迪泥丸神明
• 开四关(合谷+太冲):疏肝理气,调畅上下气机
• 内关 + 照海:安神宁心,调和心肾,利于情志归一
针具使用:
• 初用0.12mm美容针,后过渡至0.18mm毫针,孩子逐步适应,恐惧减少
施术理念:
融合丹道内守之法,调息聚神,意守上丹田,凝神行针。借《灵枢·九针十二原》“粗守形者,上守神者也”之意,以针通神、以气引神,使内在之“识神”苏醒,归于本元。
四、三次针灸后的转机
三次针灸,每次孩子的表现都悄然变化:
• 第一次:害怕中带勇气,落泪却坚持
• 第二次:主动表达“我会更勇敢”
• 第三次:完全不哭,笑着说:“我勇敢了!”
当我向其父了解变化时,父亲略显迟疑:“还看不出太大变化吧,可能还要继续扎几次。”
我心中虽有些许落空,却也明白:“调神之法,细水长流;不显之中,自有潜化。”
未料几天后,孩子班主任发来讯息:
“师兄,泽泽是不是又去找你了?他说他星期六要去南山针灸!
他这几天特别不一样,见到老师就主动贴过来说话,原本只讲两三个字,现在可以讲完整的句子了。以前只在自己班级附近玩,现在活动范围是整层楼道。老师们都觉得,泽泽‘开窍’了!”
五、医理再思:元神明而识神弱,道家与中医如何理解孤独症?
孤独症谱系患儿,常见“元神存而识神闭”的表现:
• 本神清明:如泽泽能敏锐感知老师情绪,展现出纯净的情感共鸣
• 识神滞闭:语言表达、社交互动受限,难以“达形以述神”
《黄帝内经》言: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头者,精明之府。”
《黄庭经》曰:
“泥丸九真皆有房”、“脑神精根字泥丸”
泥丸宫,即大脑之神府,主元神,统识神。若神气闭阻,则虽具感知之灵,却难有表达之能。针灸若得其法,便可通窍醒神,使泥丸之光透显于言行之间。
⸻
六、疗愈,是一场与神明的相逢
我常思:医者之术,不只是止痛去病,更是与每一个被束缚的“神”温柔相遇的旅程。
泽泽的改变,不止于语言和社交的提升,更是他灵明之神逐渐走出幽闭,开始与世界温柔碰触的过程。
正如《庄子》所言:
“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惟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我们所行之术,若不止于技法,而是以虚守神,以静感心,则一针一意,皆可通道。
每一位孤独症的孩子,都是一个正在等待打开的世界。
他们不是“不回应”,而是“正在苏醒”;
不是“不交流”,而是“未被听见”。
而医者,或许就是那个守在他们世界门口,轻轻叩问,静待回应的人。
愿以一针一心,唤醒更多光明的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