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中国肛肠协会的调查统计,肛肠疾病的发病率为 59 %,其中痔疮的发病率最高,占发病总人数的 87.25 %。
由于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如久坐久站、不吃新鲜蔬菜水果、上厕所玩手机等,确实有越多的年轻人「英年早痔」。
曾有一个“屁股擦不对,痔疮找上门”的话题冲上热搜,真的是这样吗?对于痔疮,我们“痔”友们要不要治?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吧~
屁股擦不对,真的会引发痔病?
“便后擦屁股方式不当或厕纸折叠不当会导致痔疮”的说法在网络中广泛流传。
目前对于无痔人群来说,尚缺乏充足的研究证据直接支持两者的因果关系,但擦屁股方式不当导致的粪便残留和感染可能与痔病的发生有关。
此外,擦拭方式不当可能导致肛周皮肤或直肠内膜擦破出血,这很容易让人“自我诊断”为痔病。擦拭方式不当也容易导致塬本无症状的痔黏膜出血,因此可能间接增加痔病的发现率。
痔疮是如何分期?有哪些危害?
根据痔疮的症状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不同,可分为叁期:
Ⅰ期,无痛苦,主要以便血、分泌物多、痒为主;
Ⅱ期,有便血,痔随排便脱垂,但能自行还纳;
Ⅲ期(又称为晚期),内痔脱垂于口外,或每次排便脱出口外,不能自行还纳,必须用手托回。
痔疮轻者给人的正常生活带来不便;重者影响健康。如便血日久,可致不同程度的贫血,甚至出血性休克,危及生命;痔疮坏死、感染严重时,可经过血液系统引起全身感染,后果严重。因此,患了痔疮,要积极应对。
痔疮如何治疗?
痔疮的治疗,应遵循3个塬则:
① 无症状的痔疮无需治疗;
② 有症状的痔疮,重在减轻或消除症状,而非根治;
③ 痔疮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基于以上3个塬则,痔疮的治疗方式有以下4种:
1 『 生活方式干预 』
对于早期痔疮,只需采取生活方式干预,比如改变饮食、排便习惯,减少便秘、腹泻的发生,也可以通过温水坐浴、热敷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2 『 外用药物治疗 』
对于早期痔疮,还可以配合外用一些痔疮软膏和栓剂,这些制剂通常含有利多卡因等麻醉镇痛成分,或可的松等激素成分,可以消除局部的炎症和充血,缓解肿胀、疼痛等症状。
但需注意,对于痔疮,没有可以根治的外用药物!痔疮软膏等药物只是暂时减轻症状,如果痔疮病情严重,还是应该进行手术治疗。
3 『 注射治疗 』
注射治疗适用于内痔,尤其是1、2度的出血性内痔,注射的药物有硬化剂、坏死剂两种。
硬化剂:注射后可以使内痔周围黏膜下组织发生纤维化,导致内痔萎缩,在临床中更为常用。
坏死剂:注射后内痔会坏死脱落,但这种方式痛苦较大,还可能会出现坏死过多的后果,造成肛门狭窄。
4 『 手术治疗 』
手术治疗一般只限于非手术治疗无效,或不适宜非手术治疗的病人。手术方法有胶圈套扎、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痔单纯切除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血栓外痔剥离术等。
对于特殊患者,比如出现大血栓、剧烈疼痛或出血过多等急症患者,应尽早(72小时内)采取手术治疗,以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对于痔疮疾病,除了做好干预,在日常生活中,你需要做到清淡饮食,积极锻炼,多做提肛运动。若自己调理不好,建议及时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