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术后康复的注意事项

贾涛医生 发布于2024-08-17 10:11 阅读量369

本文由贾涛原创

肺癌是当前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肺癌的首选治疗方式,但手术创伤和术后并发症可能对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手术固然重要,术后的康复也同样关键。通过系统、科学的康复治疗,不仅有助于患者恢复体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能增强自信,提高生活质量。那么,肺癌患者如何科学做好术后管理,有哪些特别需要注意的呢?今天就跟大家一起聊一聊肺癌术后康复的注意事项。


呼吸功能锻炼


肺癌患者术后要积极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有助于肺功能的恢复。在术后早期可以采取腹式呼吸、吹气球等方式锻炼呼吸功能。

腹式呼吸:用鼻深吸气,腹部尽力向外鼓起,屏气1-2秒后呼气,呼气时腹部自然回缩,嘴唇微缩成吹蜡烛状缓慢呼气。吸气与呼气时间比约为1:2。可每日进行,每次10~15分钟,每日至少3次。

有效咳嗽:先进行腹式呼吸数次,然后执行“咳嗽三步法”:一深吸气、二憋住气、三突然放开声门,收缩腹肌使气体快速冲出将痰液咳出。

吹气球训练:先深吸一口气,然后鼓起嘴巴,用力向气球里面慢慢吹气,尽量到吹不动为止,每次3~5分钟,每日3次。在吹气球的过程当中,可以使肺部的废气尽快地排出体外,需要长时间的坚持,才能达到比较好锻炼效果。


运动训练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提高身体机能,因此鼓励患者尽早活动,根据自身情况循序渐进进行。术后第一天起,应由床上活动下肢,逐步过渡到床边坐立和走动;一个月之内以散步为主; 术后一个月至三个月在体力允许范围内,可以快走或慢跑;三个月后可以恢复术前的运动习惯,推荐的运动有太极拳、爬楼梯、慢跑、快走、游泳、羽毛球或乒乓球等。一旦运动时出现异常状况,如心率不正常,眩晕、头痛、胸闷气短等,需立即停止运动。患者在进行运动,尤其是户外运动期间,最好有人陪护。



合理饮食


适当的饮食可以为身体提供必要的营养,加速切口愈合,增强免疫力。每日膳食应包括适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同时饮食要有规律,最好定时定量,不能够暴饮暴食,多吃蔬菜、水果和五谷杂粮,不可吃过于油腻的食物。食物选择要多样化,饮食不足的部分,可考虑口服营养补充剂。出院后如出现食欲不佳、体重下降、腹泻、贫血、乏力等症状和体征,应及时到医院接受专业的营养指导。



切口护理


切口的正确护理可以预防感染,加速切口愈合,让患者更快地恢复到最佳状态。


未拆线时:

①保持切口干燥清洁,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②遵医嘱定期更换敷料。

③观察有无红肿、渗液、恶臭或过度疼痛等症状。

④避免进行可能拉扯切口的剧烈活动。


拆线后:

①继续保持切口的干燥和清洁。

②可以轻柔地清洗切口区域,但避免摩擦。

③观察切口是否存在异常,如发红、肿胀或分泌物增多等。

④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恢复正常活动,但避免过度拉扯切口。



异常症状处理


咳嗽:肺部手术后咳嗽多数出现在术后一周,在一个月以内最为严重,一般需要3~6个月左右缓解。当咳嗽影响休息、睡眠和日常活动时,可遵医嘱使用镇咳药物。如果伴有黄痰、发烧等情况,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发热:出现不明原因的反复发热或持续发热使用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不缓解的情况下需要患者及时到医院就诊,切勿擅自反复使用退热药以免延误病情。

皮下气肿通常情况下无需特殊治疗,可在几天之内自行吸收,但应防止皮下气肿的范围扩大。咳嗽、活动、排便时都应避免过于用力而加重皮下气肿。严重时应及时就医插管处理。

胸闷气短:居家时可以准备指氧仪监测血氧的变化,正常人体血氧饱和度为95-100%,必要时可以吸氧,有痰液尽力咳出。如果胸闷气短情况严重,同时血氧指标低于正常值,应及时就诊。

切口异常:小量的透明或淡黄色渗出物是正常的,但如果渗出物增多、变稠或发臭,可能是感染的迹象;周围发生红肿时,应密切注意切口症状是否有进展,是否伴有体温升高等全身症状的发生。若出现破溃、脓肿形成等,应尽快前往医院就诊,遵医嘱予以局部清创、引流等处理,促进切口愈合。



定期复查随访


一般来说,肺癌术后患者需要持续复查,常规为术后第1年每3个月复查一次;第2-3年,每半年复查一次;以后每年复查一次。如有特殊不适,随时来院检查。术后复查项目需要根据病情遵医嘱完善,常规包括胸部CT、腹部超声、腹部CT、头CT、血生化、血常规、血肿瘤标志物检查等,必要时需要进行支气管镜检查、骨扫描检查或PET-CT检测等。

康复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涉及许多方面,需要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定期复查、遵守医嘱服药等。术后康复需要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患者才能真正走出病痛的阴影,重新获得健康和幸福的生活。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