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检之后,不少人在肺部CT报告上看到诸如肺增殖灶、肺纤维灶、肺炎性增殖灶、肺纤维增殖灶、肺硬结灶、肺钙化灶、肺硬结钙化灶、肺纤维钙化灶、肺增殖钙化灶等带“灶”的诊断。
这些病灶是什么原因形成的?
需要治疗吗?
会不会是肺癌?
今天就为大家一一分解。
1.肺增殖灶(肺纤维增殖灶)
肺增殖灶,大多是既往肺部炎症好转后形成的纤维组织增生,也叫肺纤维增殖灶或瘢痕性修复。
肺增殖灶是稳定性病变,往往不需要做特别处理,定期复查即可。
2.肺纤维灶
肺纤维灶是肺增殖灶的一种形式,主要见于肺部感染性疾病。
肺部感染时,部分肺组织因感染而坏死。感染治愈后,机体分泌成纤维细胞或胶原细胞,充填坏死的肺组织萎缩后出现的间隙,也就形成了所谓的肺纤维灶。
3.肺纤维灶与肺纤维化
肺纤维灶往往是局限性的,范围小的纤维灶通常无明显不适,也不会影响呼吸功能,定期复查即可。
如果CT诊断出肺纤维化,则应及时到呼吸内科或胸外科就诊!
注意肺纤维灶和肺纤维化区别。
肺纤维化是一种严重的肺部疾病,治疗效果有限,预后差。
主要表现为干咳、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等症状,呼吸功能严重受损。
4.肺炎性增殖灶
肺炎性增殖灶一般发生于肺部感染性疾病经治疗后,肺部留下的疤痕,也可见于肿瘤早期形成的增殖性病灶。
具体诊断依赖于肺部增强CT,必要时可行经皮肺穿刺,获取病灶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以鉴别炎性病变与肿瘤性病变。
当然,大部分肺炎性增殖灶都是良性病变,定期复查即可。
如果病灶大于1cm,或伴有毛刺、分叶、胸膜牵拉、胸膜凹陷等征象时,则需到胸外科进一步诊治,以排除恶性病变可能!
5.肺硬结灶
肺硬结灶是指肺、胸膜等部位出现的质地较硬的结节状病灶,可由陈旧性结核、慢性炎症等原因引起。
病灶中心是已经死亡或者失活的细菌,外周是结节状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从CT看密度较高、质地较硬,所以称为硬结灶。
小肺硬结灶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定期复查即可。
如果病灶大于3cm,尤其是伴有毛刺、分叶、胸膜牵拉、胸膜凹陷等征兆时,应警惕癌变可能,需到胸外科进一步诊治!
肺钙化灶、肺硬结钙化灶、肺纤维钙化灶、肺增殖钙化灶,这几种“灶”最常见于肺结核感染治愈后,是肺结核愈后的影像学描述。
病灶通常比较陈旧,没有传染性,不需要特殊治疗,可定期复查。
为什么有的叫硬结钙化灶,有的叫纤维钙化灶、还有的叫增殖钙化灶呢?
这是根据病灶内的主要成分来区分的。
病灶中所含的硬结灶、纤维灶、增殖灶哪种成分多,就叫XX钙化灶。
总结来说,本文讲的几种“灶”大多都是良性病变,基本上都是肺部有过炎症或感染,治愈后遗留的瘢痕或者痕迹。
但是对于体积较大的病灶,尤其是伴有毛刺、分叶、胸膜牵拉、胸膜凹陷等征兆时,或复查与前次对比,病灶变化比较明显,应引起警惕,并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