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健康中医养生知识

李小波医生 发布于2024-08-07 15:55 阅读量1960

本文由李小波原创


图片发自160App



随着夏日的热情逐渐褪去,我们迎来了凉爽宜人的立秋时节。立秋,作为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收获。在中医理论中,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因此,立秋之际也是调整身体状态、顺应季节变化、进行养生保健的重要时期。以下是一些立秋时节的中医养生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健康度秋。

 一、润肺养阴,防秋燥

立秋后,天气逐渐干燥,人体易感受燥邪,出现口干咽燥、皮肤干燥、咳嗽少痰等症状。中医认为,肺为娇脏,喜润恶燥,因此润肺养阴是此时养生的关键。可多吃百合、银耳、梨、藕、蜂蜜等具有润肺生津、滋阴润燥功效的食物。同时,保持室内湿度适宜,多饮温开水,减少辛辣食物的摄入,以防加重秋燥。


 二、调养脾胃,助消化

经过一个夏天的消耗,人体脾胃功能相对较弱。立秋后,随着天气转凉,食欲逐渐增强,但此时不宜暴饮暴食,以免加重脾胃负担。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品、汤羹等,并适量增加健脾和胃的食物,如山药、莲子、扁豆等。此外,可通过按摩足三里穴、中脘穴等穴位,促进脾胃运化功能。

三、适量运动,增强体质

立秋后,气温适宜,是进行户外运动的好时机。适量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建议选择慢跑、快走、太极拳、瑜伽等较为温和的运动方式,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出汗过多,耗损阳气。运动时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感冒。

四、调整作息,早睡早起

立秋后,昼短夜长,应顺应自然规律,调整作息时间,做到早睡早起。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养阴敛阳,恢复体力,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也是保持健康的重要因素。

五、预防疾病,注重养生

立秋后,是多种疾病的高发期,如感冒、咳嗽、过敏性鼻炎等。因此,要注重预防疾病,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洗手,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同时,可根据个人体质,适当服用一些具有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的中药或保健品,如黄芪、枸杞、板蓝根等。

总之,立秋时节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时期。通过润肺养阴、调养脾胃、适量运动、调整作息、预防疾病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身体素质,增强抵抗力,为健康度秋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我们顺应自然规律,科学养生,享受秋天的美好时光。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