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棘上韧带
位置:从颈椎到尾骨的「脊梁线」
功能:像弓弦般拉紧脊柱,阻止过度弯腰
特点:久坐族最易劳损的「应力集中带」
棘间韧带
位置:藏在棘突间的「缓冲垫」
功能:吸收腰椎屈伸冲击力,协同椎间盘工作
特点:弹性纤维占比超 60% 的「天然弹簧」
上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1. 腰麻穿刺路径
皮肤→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蛛网膜下腔(肥胖产妇的穿刺失败率是普通人群的 2.7 倍)
腰麻穿刺针针具的直径一般在0.7mm至1.6mm之间,而且针的尖端是斜面的刀刃。
上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我们平时针灸选用的针具通常是是0.3至0.4mm之间,而且针的尖端是圆利的针针形。
可想而知腰麻穿刺针对韧带的损伤程度要远高于针灸针。
2. 损伤的四大诱因
①反复穿刺(发生率 3.1%)
②脊柱侧弯等解剖变异
③患者术中体位不当
④术后过早负重(如抱婴儿)
3. 损伤后的连锁反应
① 炎症因子风暴(术后 48 小时达高峰)
② 韧带强度骤降 40%
③ 神经末梢异常放电(产生放射性疼痛)
腰麻引起的棘间 / 棘上韧带损伤的疼痛一般是腰3棘突下疼痛明显,治疗可以选用:
①疼痛骨骼肌冲击波治疗,
②局部封闭治疗,
③ 温针灸治疗,
④常规贴膏药、涂活络油意义不大。
【急性期(术后 1-2 周)】
・臀桥运动:仰卧屈膝,臀部抬离床面 5 秒(5 次 ×2 组)
・侧卧位屈膝:每侧保持 1 分钟,缓解韧带张力
【亚急性期(术后 3-6 周)】
・麦肯基疗法:双手撑床,缓慢后伸上半身(3 次 ×10 秒)
・死虫式核心训练:仰卧交替伸展对侧手脚(每侧 15 次 ×2 组)
【恢复期(术后 6 周 +)】
・平板支撑进阶:从 30 秒逐步延长至 2 分钟
・猫牛式 + 鸟狗式组合:激活核心肌群(10 次 ×2 组)
上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上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六、妈妈必知的防护要点
⚠️ 疼痛管理:训练后疼痛不超过 VAS 3 分(0-10 分自评)。
⚠️ 体位禁忌:喂奶时使用哺乳凳,避免弯腰超 15°。
⚠️ 生活细节:起床时先侧卧再起身,提重物不超过 5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