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眠症 指以频繁而持续的入睡困难和/ (或) 睡眠维持困难并导致睡眠感不满意为特征的睡眠障碍。
失眠的分类
1. 根据睡眠障碍国际分类第三版 (ICSD-3) , 失眠症可分为慢性失眠症、短期失眠症及其他类型的失眠症[1]。其中, 特别指出其他类型的失眠症需慎重诊断, 仅在患者不能满足慢性和/ (或) 短期失眠症的情况下做出诊断。与慢性失眠症相比, 短期失眠症的诊断不要求病程≥3个月以及频度≥3次/周。
2.根据病程分为:
①急性失眠,病程<1个月;
②亚急性失眠,病程≥1个月,<6个月;
③慢性失眠,病程≥6个月。
失眠症更容易发生的人群
2021年中国睡眠研究会在6个城市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 中国内地成人有失眠症状者高达57%。失眠症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家族史和遗传因素等。
1. 年龄是失眠症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老年人患慢性失眠的比率达38.2%;
2. 女性患病风险约为男性的1.4倍, 该比例在>45岁人群中甚至增至1.7倍;
3. 有过失眠发作的人群再次发病率是其他普通人群的5.4倍;
4. 有家族史人群的新发病率是无家族史人群的3倍;
5. 生活压力大,生活上有重大事件发生的人群;
6. 性格焦虑、完美主义人群;
7. 对环境敏感的人群;
8. 有焦虑症、抑郁症等精神、心理疾病的人群,70%~80%的精神障碍患者均报告有失眠症状, 而50%的失眠症患者同时患有1种或1种以上精神障碍;
9. 有慢性内科疾病的人群。
我们倡议应强调睡眠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建立良好睡眠卫生习惯的基础上,开展心理行为治疗、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等。尽可能明确病因,达到以下目的:
1. 改善睡眠质量和(或)增加有效睡眠时间;
2. 恢复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减少或消除与失眠相关的躯体疾病或与躯体疾病共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