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疗日记——胃病篇

黄文斌医生 发布于2024-05-02 16:18 阅读量386

本文由黄文斌原创

心胸胃脘部胀满的症状在中医《伤寒杂病论》中称之为痞证。


曾以教材经方进行治疗,很多时候效果有效不太满意,后来得前辈指点,根据伤寒理论与临诊实践,我总结了痞证的五个证型和五个常用经方:


寒热错杂痞:半夏泻心汤


热痞:泻心汤


寒痞:人参汤


水痞:五苓散


痰气痞:旋覆代赭汤


这五个方帮我在临床赢得了不少声誉,下面我结合临床医案来分析我的运用思路:


何某,男,48岁,香港人


形体稍显肥胖


主诉:近来一吃东西就胃胀不舒服,很是难受


思路:患者以胃胀为主要问题来就诊,基本可以辨病为胃痞,然后就可以从上面五个方挨个问。


问:您最近干口口苦吗?喝水多吗?平时大便怎么样,小便量怎么样,黄不(这个主要判断三焦热的情况)


患者答:不干,也不怎么爱喝水,嘴里也感觉不到啥苦味。小便不黄正常,大便有点干,有点费劲。


问诊资料解读:患者口不干,喝水不多,说明津液未伤,口不苦,中焦热象不显,小便不黄,下焦热象不显。所以排除了半夏泻心汤何泻心汤。大便虽然是干的,但是结合患者喝水不多来看,不像是阳明病肠中燥热引起的便秘。正常情况下,一般人不会说“不爱喝水”,这几个字的,可能都是说“正常、不多等”,所以,这个不爱喝水提供了一个关键资料,患者可能是水饮的问题。


于是我继续问:你平时有没有觉得水肿?小便顺畅吗,有没有头晕、心悸、恶心想吐、身上跳动的感觉。(水饮病问肿、悸、咳、吐、下利、眩、动)


答:平时经常会出现身体浮肿的情况,主要是头,然后人也会有晕的,小便也是不太顺畅的。


问诊资料解读:问到这基本就已经清楚了,头晕、浮肿、小便不利,很明显的水饮证,五苓散主之。然后就是考虑兼证的问题了,因为病久正气损伤,一个方 肯定是不够的。


继续问:平时觉得自己精力够用不,容易犯困吗。手脚发凉怕冷不,吃饭口味怎样啊,吃冷的会拉肚子不?


患者:容易累啊。手脚不怕冷。胃口不好,吃的不多,因为老是胃胀的问题就没怎么吃东西。


解读:患者精力不好,容易累,胃口差,有点阳气不足的表现。然后我看舌象,淡红的舌质。结合患者年龄,符合《黄帝内经》中阳明衰的生理趋势,可认为兼有阳虚,阳虚水饮,真武可用。


遂可以定下五苓散和真武汤了。


然后再问患者还是没有什么不舒服的,他说胸口这一种描述不上来的堵的感觉。刚好想到前两天刚温习的《金匮要略》“心下坚,如大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主之”。


拟方:黑顺片10(先煎30min)茯苓40 白术40g 白芍10g 桂枝10g  泽泻12g  枳实 20g 麸炒枳壳9g 生姜3片大枣2枚 7剂。


二诊:症状明显改善。浮肿减退,大小便都顺畅点,胃口好很多,胃胀发作次数明显不多了,头基本不晕了。


稍稍调整后让继续巩固治疗半个月。后随访已痊愈。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