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不传之秘——方子的剂量多少该如何把握?5条口诀告诉你

刘德华医生 发布于2024-04-25 15:13 阅读量448

本文由刘德华原创

有些同志,特别是有些初学中医的同志,在应用中草药治病时,不论是否必要,总喜欢大剂量投药,似乎唯有这样才能药到病除,否则就治不好病。在这种思想支配下,有些处方常常不必要地把一些药物的剂量加大一、二倍甚至更多,结果既不能取得予期的效果,又浪费了药物,有的甚至给病人的身体造成损害。中草药的剂量究竟怎样才算合适?确定药物剂量时应考虑哪些方面?下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历代常用处方药量多不太重古代成方的用量,尽管由于度量衡的变化,不能完全肯定其确切重量(据章太炎《古方权量考》:古代汉制一两,约合今三钱)。但就一般剂量来说多不是很重的,除了某些矿石贝壳类质重的药物用量较大外,其余大多在五钱以内。而一些质轻体积较大的草药,用量常在一至三钱之间,有的仅用几分,很多现时常用的古方如四君、四物、平胃、藿香正气等,前人常将全方研成粗末或细末,用二、三钱作为一剂煎服。近代医家用药也大多是这样(当然重用石膏四两至半斤的也有)。如《蒲辅周医案》中所载药物的剂量,一般多为几分至二、三钱之间,即使质重的药物如石决明、珍珠母、灵磁石等也多为四、五钱,很少用到八钱至一两。而且往往采用轻量散剂煎服和隔日一剂,甚至一周一剂的服法,这种用法在内科全部病例中占十分之一以上。其他如在近年各地医刊中介绍的岳美中等老中医的处方用药一般也不太重。我在临床实践中,对某些慢性疾病有时每日用丸剂五钱至一两,开水冲泡代饮,常获良好疗效。即或如急性胆道蛔虫症剧痛时,用单味乌梅安蛔丸一两,开水冲泡,头、二汁中各调入白蜜一两温服,常使剧痛迅速停止。此外,常遇到曾经前医用重剂量药物治疗无效,而改用轻剂量拨动胃气后获得良好效果。类似这种情况,不胜枚举。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