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嗓子不舒服,说话带着痰鸣音,偶尔咳嗽,喉中有痰咔不净似乎已经成了感冒之后的标配过程。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痰壅气滞,无力排痰”的这个问题。
感冒,在中医来说是“外邪”侵袭,在现代医学来说是“细菌、病毒、微生物”作乱,而“痰”在中医里是属于“正邪交争后的病理产物”,在现代医学看来更像是“包裹着异物、微生物、各种炎症细胞等成分”的黏液。
我们身体里共生着许许多多的微生物,肠道微生物、皮肤微生物、口腔微生物和生殖器官微生物等,这些微生物可以帮助我们维持身体健康,也有着防御外界病原体入侵的能力。
然而,随着“抵御新冠”战役的全面打响,各种针对“微生物的药物”全面投入使用,身体自有的生态体系早已溃不成军,自保能力下降,反之,“孤立无援的身体”本已虚弱疲惫,而外界又是强敌环伺,昨天的“雨水湿气”还没清理干净,今天又被“花粉黄沙”偷袭,……
映射到现实状态中,那就是“今天牙肿还没消”“明天喉咙又开始冒火”“一把抗生素下肚,可能症状得到了短暂的缓解”,而与之相伴的很可能是“脾胃的损伤,运化能力的下降,以及正气不足所致的下一波外感病证接踵而至”。
“痰”也正是在这一波接一波的病症中慢慢积累下来。
紫苏子(主气喘咳嗽)白芥子(主痰)萝卜子(主食痞兼痰)上三味各洗净,微炒,击碎,看何证多,则以所主者为君,余次之,每剂不过三钱,用生绢小袋盛之,煮作汤饮,随甘旨,代茶水啜用,不宜煎熬太过。若大便素实者,临服加熟蜜少许,若冬寒,加生姜三片。
三子养亲汤出自明代《韩氏医通》,是为老年人气实痰盛或误食寒凉之物,寒痰挟食,以致“喘、咳、气逆”而设之方,故以“养亲”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