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脊柱健康是许多家长关注的重点。除了常见的脊柱侧弯,还有一种名为“平背”的体态问题同样值得警惕。
图片来源于Pixabay
01
什么叫平背?
平背是指脊柱胸椎段的生理性后凸角度小于正常范围(正常曲度为20°至40°),从侧面观察脊柱呈近似直线的形态。
02
平背对侧弯恢复的影响
1、生物力学恶性循环
· 脊柱稳定性下降:生理曲度有助于缓冲压力,平背减弱了这一功能,侧弯易受外力进展。
· 肌肉代偿失衡:背伸肌群过度收缩牵拉脊柱向后,加剧椎体旋转(剃刀背增高核心诱因)。
2、呼吸功能受到破坏
· 呼吸功能抑制:平背导致膈肌活动受限,肺活量降低12%,弱化矫形体操的代谢支撑。
3、生长发育期的双重打击
· 青春期生长加速:骨骼快速生长时,平背使椎体前侧生长>后侧,侧弯Cobb角每年可额外增加3°-5°。
· 代偿姿势固化:患者常不自主挺直背部“掩盖”侧弯,加速肌肉僵硬和曲度丢失。
03
科学干预
1、支具选择的标准
合格的矫形支具应满足以下要求:
· 三维动态矫正:如龙脊康支具同步控制冠状面和矢状面曲度。
· 侧位X光验证:穿戴后胸椎后凸角≥15°(防止医源性平背)。
龙脊康治疗案例
2、针对性康复训练
① 猫式变式
动作:手腕垂直对齐肩膀,膝盖位于髋部正下方,大腿垂直地面。吸气时双手推地将背部撑住并稍稍低头。呼气时双手用力推地让背部拱到最高。
效果:通过动态拱背与伸展交替,温和拉伸胸椎和腰椎,缓解因久坐导致的脊柱僵硬,帮助恢复正常的生理弯曲,减少平背引起的代偿性损伤。
② 死虫变式
动作:仰卧,屈髋屈膝90度,腰部完全贴地,骨盆轻微后倾,双手拿住哑铃,双臂伸直上举,与地面垂直,核心预收紧,想象腹部360度向内收缩,腹横肌激活。呼气时双手向上举哑铃,缓慢交替放低腿(如右臂+左腿),向地面延伸但不触碰(脚跟悬空3-5厘米),收回时吸气,全程保持腰椎稳定贴地,避免骨盆前倾或肋骨外翻。全程浅呼吸避免屏气,维持腹内压稳定 。
原理:强化核心稳定性、改善脊柱控制,对平背有积极效果,主要体现为核心肌群激活减轻脊柱压力、优化姿势排列。
③ 静态熊爬支撑
动作:手腕垂直对齐肩膀,五指张开抓地(手心微空),肘部微屈避免超伸。膝盖位于髋部正下方,胸椎微后凸,核心收紧,双脚与臀部同宽。吸气准备,呼气时将膝盖抬离地面2-5厘米。支撑15-30秒。过程中双手始终推地支撑背部供起状态。
原理:该动作是改善功能性胸椎曲度变直的高效训练,通过动态牵引、核心激活、神经模式重建三重机制促进生理曲度恢复。
3、学生专属生活管理
· 书包预警:重量<体重10%。
· 运动避雷:避免单侧运动(如羽毛球),推荐对称性运动,如游泳和骑行。
04
家长行动建议
1、筛查建议:为侧弯患儿复查时,应包含侧位X光片以评估矢状面曲度。
2、干预时机:在 Risser 征0至2级(生长高峰阶段)进行干预,是恢复脊柱曲度的关键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