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膀痛不一定是“肩周炎”!85%的老年人肩痛是这个病

沈彤医生 发布于2025-08-25 14:13 阅读量3984

本文由沈彤原创

每当肩痛袭来,身边总有好心人提醒:“你这是肩周炎,多甩甩胳膊就好了!”然而真相却远非如此——研究发现,85%的60岁以上老年人肩痛源于肩袖损伤。盲目按“肩周炎”处理可能加重撕裂,甚至造成永久性肌腱损伤。

图片来源于Pexels


01


肩袖损伤的3大典型信号


肩袖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四条肌肉的肌腱组成。它们像旋转的袖口,既固定肩膀,又支撑各种手臂动作。一旦发生撕裂或劳损,会发出以下警告:

1、疼痛

· 位置在肩膀外侧靠近大臂处,按压常有明显痛感;

· 夜间痛加重,甚至痛醒;

· 特定动作剧痛,如从高处取物、穿脱衣服、梳头等;

· 可能向手臂外侧放射。

图片来源于Pexels

2、活动受限

与肩周炎不同,肩袖损伤的患者被动活动度(他人辅助抬臂)正常,但主动上举、外展或外旋(如摸后脑勺、背后系扣)时无力受限,典型表现为“无力抬起胳膊”。

3、疼痛弧

手臂主动向侧面抬起时,在60°到120°区间出现剧烈疼痛,低于或超过这个弧度,疼痛会立刻减轻或消失。此现象称为“疼痛弧征”,是肩袖损伤的标志性表现。


02


如何区分肩袖损伤和肩周炎?


许多人误把“肩膀痛”等同于“肩周炎”,但肩周炎比例不足15%。两者本质完全不同,治疗方向也截然相反:


03


肩袖损伤怎么治疗?


1、保守治疗 (首选部分撕裂或症状不重者)

①休息调整:避免引起疼痛的动作,特别是过顶动作和重体力劳动。

②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和炎症。

③物理治疗

理疗:超声波、冲击波、激光等帮助消炎止痛、促进组织修复。

专业康复训练:在疼痛缓解期可进行钟摆运动、关节松动术。功能恢复期则针对性加强肩袖肌群的力量和耐力训练,同时改善肩胛骨稳定性。

④注射治疗

谨慎使用皮质类固醇注射,短期缓解炎症和疼痛,不宜频繁注射(可能削弱肌腱)。而富血小板血浆注射,将自身血液离心后得到的富含生长因子的血浆注射到损伤部位,理论上能促进肌腱修复,效果因人而异。

图片来源于Pexels

2、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无效/完全撕裂)

①关节镜下微创手术

· 肩袖缝合修复术:将撕裂的肌腱重新缝合固定回骨头上。

· 肩峰下减压术/肩峰成形术:若存在肩峰撞击,会打磨骨赘,扩大肩峰下空间。

②术后康复

· 0–6周:佩戴外展支具,仅做被动活动;

· 6–12周:逐步增加主动活动及肌力训练;

· 3–6个月后:恢复功能性活动(如游泳、打球)。

图片来源于Pexels


04


防患于未然,保护好肩袖!


预防肩袖损伤需从生活细节着手,避免肌腱过度疲劳是关键:

1、预防外伤:提重物前做好准备,避免猛然发力举起物品,轻拿轻放。老年人在雨天路滑、浴室等环境需小心。

2、充分热身:运动前做好肩关节热身。进行肩部发力运动(如羽毛球、网球、游泳、健身)时,注意动作规范,量力而行,避免突然的暴力动作。

3、加强训练:重点强化肩袖肌群及肩胛骨稳定肌,如站姿弹力带外旋(保持肘部贴紧身体,抗阻力外转前臂)、俯身哑铃反向飞鸟、靠墙天使。

站姿弹力带外旋

靠墙天使

4、纠正不良姿势:免长时间含胸驼背,这会改变肩胛骨位置,增加肩袖压力。注意办公和看手机姿势,每30分钟起身活动肩颈。

5、合理设置工作台:电脑屏幕应与眼睛平齐,减少反复抬臂操作。

6、睡姿调整:避免长时间压迫肩部睡觉,可采用仰卧或健侧卧位。

图片来源于Pexels


05


文章小结


关注肩部不适,及早就医。一旦出现肩膀疼痛、无力、活动受限,特别是夜间痛和疼痛弧,切勿简单归因于“肩周炎”而盲目进行爬墙等拉伸锻炼,这可能会加重肩袖撕裂。务必及时到医院康复科或骨科就诊,通过超声或MRI明确诊断。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