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胯骨疼别大意!
4种疾病可能“伪装”成关节痛
1、腰椎退变
简单来说,就是腰椎的“老化”过程。
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间盘、关节突关节等结构会逐渐磨损、退化,导致椎间隙变窄、骨质增生。当突出的椎间盘或增生的骨赘压迫到神经根时,疼痛就会沿着坐骨神经的走行方向放射,如案例中李阿姨的情况正是典型的牵涉痛,疼痛根源在腰椎,却表现在髋部。
2、骶髂关节紊乱
骶髂关节位于臀部深处,是连接脊柱和下肢的重要关节。
其紊乱可能由外伤、妊娠、长期姿势不良导致韧带松弛等因素引起,表现为关节“错位”或“功能障碍”。疼痛常局限于臀部深方或骶尾部,可放射至腹股沟或大腿后侧(一般不超过膝盖),且在久坐、翻身、上下楼梯时加重,易与髋关节炎的活动时疼痛混淆。
3、髋关节炎
髋关节的炎症性疾病,由关节软骨的磨损和破坏引起。
关节软骨就像一个缓冲垫,磨损后关节骨面直接摩擦,引发炎症和疼痛。早期表现为上下楼梯、蹲起时髋部酸胀;中期发展为行走时疼痛放射至膝部,关节僵硬、活动受限(如盘腿困难);晚期可出现静息痛、夜间痛,甚至因关节破坏导致肢体短缩、跛行。
对于髋关节炎的治疗,一般采取阶梯化的治疗方案。早期以药物、物理治疗来缓解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考虑关节腔注射;若到了晚期即关节软骨严重磨损时,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终末期有效的治疗手段。
4、股骨头坏死
这是一种由于股骨头血供中断或受损,而引起的骨细胞及骨髓成分死亡的疾病,因创伤、长期使用激素、酗酒等因素引起的。股骨头坏死的致残率极高,如果不抓紧治疗,很可能导致关节塌陷和功能障碍。
MRI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金标准,可发现骨小梁微骨折、骨髓水肿等早期改变。需注意的是,约30%的患者会双侧受累,但两侧症状常先后出现或程度不同,因此即使单侧疼痛,也需要警惕对侧潜在病变。
02
如何应对髋关节疼痛?
面对髋关节疼痛,我们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盲目恐慌。
1、尽早就医
出现持续髋关节疼痛,尤其伴随腰痛、活动受限,尽早到骨科或疼痛科就诊,避免自行贴膏药或按摩延误病情。
2、精准描述
向医生说明疼痛部位(如髋前侧、外侧或臀部)、性质(酸痛/刺痛/放射痛)、诱发因素(久坐/行走/夜间痛)及伴随症状(如腿麻、跛行)。
3、查因精准
医生可能通过体格检查、X线(筛查关节退变)、MRI(评估软组织、早期股骨头坏死)等明确诊断,避免单一检查漏诊。
图片由AI生成
4、遵嘱治疗
早期优先保守治疗,如理疗、药物、关节腔注射;中晚期则根据病因选择手术,如腰椎间盘突出微创治疗、髋关节炎关节置换,切勿自行停药或轻信偏方。
5、预防保健
生活中避免久坐、弯腰提重物,加强核心肌群锻炼;控制体重,减少爬山、深蹲等磨损关节的动作;高危人群,如长期用激素、酗酒者,定期筛查股骨头坏死,建议每年1次MRI检查。
髋关节疼痛可能是局部病变,也可能是腰椎、骶髂关节的问题。尤其是中老年人、长期伏案者或有激素使用史者,更应提高警惕,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小痛拖成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