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胸骨后或心前区一旦疼起来,常让人第一时间联想到心脏问题,毕竟心梗的凶险已深入人心。然而,胸痛可能来自身体多个部位,我们担心的“心绞痛”或许是其他疾病造成的。
01
莫名胸口疼
当心这6种疾病
首先要明确的是,有些胸痛背后的问题极其凶险,一旦出现必须立刻拨打急救电话。
①主动脉夹层
这是人体最粗大的主动脉内壁撕裂,高压血液涌入血管壁层间,形成一个脆弱的“假腔”。一旦破裂,死亡率极高,是极其凶险的血管急症。其疼痛特点非常鲜明:患者常描述为从未经历过的、剧烈的“撕裂样”或“刀劈样”疼痛,瞬间从胸骨后或心前区向背部甚至腹部蔓延,通常强效止痛药也难以缓解。
如果在家中突然出现这种疼痛,可赶紧测量双侧上肢血压:若左右收缩压(高压)相差超过20毫米汞柱,或者一侧脉搏微弱或消失,高度提示主动脉夹层可能影响血流,必须立即求救。长期高血压未有效控制者、患有马凡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者,以及在寒冷天气中,都要格外警惕。
②肺栓塞
主要源于下肢深静脉形成的血栓,比如久坐、术后卧床、骨折或癌症患者,一旦脱落会顺着血流飘到肺部,堵住肺动脉。这会切断肺部血流,氧气交换受阻,心脏因负荷骤增而衰竭,后果严重,部分患者甚至来不及就医。
胸痛时有明显规律:深吸气时疼得更厉害,屏住呼吸能稍缓解,常伴有突然憋气、气短,就像没运动却跑完一千米;有些人会咳血,若家用血氧仪显示血氧饱和度下降到90%以下(且不是因为气喘躺不平),就是极其危险的信号。近期手术、骨折,或长期久坐、有肿瘤病史,出现这类症状要立刻警觉。
除了这些急症,还有一些常见问题也会引发胸痛,症状和心绞痛很像,大家不必过度恐慌。
③胃食管反流
胃酸逆流到食管时,会刺激食管黏膜产生疼痛,而食管就在心脏后方,神经感觉区域和心脏有重叠,大脑容易将这种痛误认为是心脏问题。
这种疼痛多是胸骨后的烧灼感(俗称“烧心”),尤其在饱餐后或躺下时发作,坐起来会舒服些;还常伴有反酸、打嗝时的酸苦味,喝牛奶或吃胃药能缓解,但心绞痛常用的硝酸甘油对它无效。虽然不算急症,但长期反流可能引发食管溃疡甚至癌前病变,也需要重视。
④肌肉骨骼问题
例如肋软骨炎,胸壁的肌肉、肋骨、肋软骨分布着丰富的神经,一次用力健身、顽固咳嗽甚至睡觉姿势不对,都可能导致拉伤或发炎。
这类疼痛相对好分辨,能明确用手指按到痛点,深呼吸、咳嗽、扭动身体或抬胳膊时疼得更厉害,安静躺着就减轻。通常休息、48小时后局部热敷,或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几周内可逐渐好转。
⑤脊椎问题
这类情况常被误诊为“心绞痛”。胸椎小关节紊乱、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韧带骨化、颈椎问题,都可能压迫或刺激传导胸部感觉的神经根,产生牵涉痛,让大脑误为是心脏疼。
这种疼痛和姿势关系密切,比如窝在沙发看久了电视,起身时后背连前胸都酸胀;或早上醒来脊背发僵,活动后才缓解。不少患者因此吃了多年心脏病药没效果,直到康复科医生按压脊椎某个特定点诱发熟悉的疼痛,才找到根源。
⑥焦虑症
强烈的焦虑或惊恐情绪会诱发心脏神经官能症,尤其偏爱年轻女性。患者描述的疼痛往往模糊,比如“针扎一下”“位置游走”,常在紧张、熬夜后出现,还伴有心跳快、手脚发麻、喉咙发紧甚至濒死感。
但客观检查不会有异常,血氧正常,心电图也没有心肌缺血的迹象,而且不适能持续几十分钟甚至几小时,和典型心绞痛(休息或用药后几分钟到十几分钟缓解)明显不同。缓解的关键是调整焦虑状态,比如学习放松技巧,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用抗焦虑药。
02
胸痛突然来袭
怎么应对?
首先要立刻停下所有活动,找安全的地方坐下或半躺休息。若有明确冠心病病史,且医生曾经处方硝酸甘油片备用,可立即舌下含服——若是心绞痛,通常3-5分钟会缓解;含服硝酸甘油15分钟疼痛未缓解,或疼痛是“撕裂样”的剧烈,必须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出现这些“信号”时,别犹豫直接打120:撕裂样剧痛、两边血压差大、呼吸困难伴咯血、血氧骤降;无论何种性质的胸痛,持续不缓解,同时伴有冷汗、恶心、濒死感、眼前发黑,都可能是致命问题。
等待时尽量冷静回忆细节:疼痛在哪个位置?是闷痛、灼烧还是撕裂感?疼了多久?做什么会加重或缓解?这些信息能帮医生快速判断。
最后,如果您存在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等心脏病高危因素,任何新发的、说不清原因的胸痛,都该第一时间去急诊进行评估。生命经不起试错,多一分警惕,就多一分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