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一不小心就可能出现踝扭伤,从下楼梯踩空到运动时不慎崴脚,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很多人觉得休息几天就能好,却忽视了科学康复的重要性。其实,正确的康复方法能帮助我们更快恢复,还能降低再次受伤的风险。
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介绍踝扭伤后的科学康复流程,从急性期处理到后期功能恢复,教你重获健康脚踝。
遵循POLICE原则,为后续康复奠定基础:
保护(P):使用支具或石膏固定,避免二次损伤。
适度负荷(OL):2-3天后开始无痛踝关节活动。
冰敷(I):每次20分钟,间隔2小时,持续3-5天。
加压包扎(C):弹力绷带缠绕,减轻肿胀。
抬高患肢(E):踝关节高于心脏水平。
目标:恢复关节活动度,缓解肌肉僵硬。
1、踝泵运动
动作:平躺勾脚→绷脚,每个动作停留5-10秒。
强度:每天2-3组,每组20-30次。
2、360度旋转训练
动作:坐姿悬空双脚,以大脚趾书写字母。
强度:每天2组,每组30-40次。
目标:增强踝周肌肉力量,提升稳定性。
1、弹力带抗阻训练
背屈/跖屈:弹力带套脚背或脚底,抗阻勾脚/绷脚。
内翻/外翻:弹力带置于脚踝内外侧,抗阻旋转。
强度:每组15-20次,每日3-5组。
2、提踵训练
动作:双脚→单脚提踵,保持3秒后缓慢下落。
强度:每天3组,每组10-15次。
目标:重建本体感觉,恢复运动能力。
1、单腿平衡训练
基础:单腿站立(扶墙→独立)。
进阶:BOSU球站立、平衡垫行走。
强度:每次1-2分钟,每日3-5次。
2、跳跃与变向训练
动作:“8”字跑、折返跑,强化动态稳定性。
1、疼痛管理:训练后冰敷10分钟,避免肿胀加重。
2、循序渐进:若出现持续疼痛或反复崴脚,需就医排查韧带损伤。
3、长期预防:运动时佩戴护踝,加强本体感觉训练。
通过系统康复训练,90%以上的踝扭伤患者可恢复运动能力。建议在物理治疗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避免过早负重或错误训练导致慢性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