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时总在凌晨3、4点醒来?医生:一般暗示4大疾病,要引起重视

沈彤医生 发布于2025-05-13 17:39 阅读量3370

本文由沈彤原创

王先生是一位中年职场人士,平时工作压力较大。

最近几个月,他发现自己总是在凌晨3、4点醒来,之后就很难继续睡下去。起初,他以为是工作压力所致,并未放在心上。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自己白天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差,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

王先生决定去医院就诊,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和诊断,医生告诉他,他的早醒问题可能与焦虑和睡眠呼吸暂停有关

图片AI生成

这一结果让王先生大吃一惊,他从未想过自己的睡眠问题竟然与如此严重的健康问题息息相关。


总是半夜醒来,

或是暗示四大疾病!



1、焦虑症

有轻度抑郁或焦虑的患者常常因心理压力、情绪波动或对未来事件的担忧而在夜间醒来。

这些情绪问题可能源于工作、家庭、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长期的心理负担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进而影响睡眠。
图片来源于pexels

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寻求心理咨询或认知行为疗法外,还需要学习应对压力的技巧,保持规律的作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2、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睡眠呼吸暂停是一种睡眠障碍,患者在夜间睡眠过程中会出现呼吸暂停或低通气现象,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从而刺激大脑提前醒来。

这种病症可能由肥胖、上呼吸道结构异常(如扁桃体肥大、舌根后坠等)或神经系统疾病引起,在中年人群中较常见,导致夜间多次醒来。

图片来源于pexels


治疗方法包括改变睡眠姿势、使用口腔矫治器或呼吸机辅助通气等。

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由于甲状腺分泌过多甲状腺激素导致的内分泌疾病。患者新陈代谢加快,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可能表现为夜间易醒、失眠、心悸、多汗等症状。

图片AI生成

对于这类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放射碘治疗或手术治疗,以控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日常注意饮食调整,避免高碘食物,如海带、紫菜等,保持均衡饮食。

4、心脏疾病
心脏病患者由于心脏功能受损,可能出现夜间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症状,导致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等不适而醒来。这些症状可能由冠状动脉狭窄、心脏瓣膜病、心肌病等引起。

对于这类患者,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如抗心肌缺血药、抗心律失常药。严重的心脏病患者,需考虑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等。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等,也是预防和治疗心脏病的重要措施。


如何提高睡眠质量?


1、避免过度使用手机

手机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过度使用尤其在睡前,会对睡眠质量产生影响。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不仅眼睛疲劳,更重要的是,屏幕发出的蓝光会干扰人体内生物钟的调节,影响褪黑素分泌,进而打乱睡眠节奏。

因此,建议睡前至少半小时停止使用手机,让身心得以放松,为优质睡眠做好准备。

图片来源于pexels



2、限制酒精摄入
酒精会干扰睡眠周期,减少深度睡眠时间,导致次日精神不振记忆力减退等问题。尽量避免在睡前饮酒,以维护良好的睡眠质量和健康状态。

3、保持情绪稳定
睡前情绪的起伏,如生气、焦虑等负面情绪会导致心率加快、呼吸急促,使人难以入睡。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睡前动怒还可能增加心梗、脑梗的风险
因此,睡前应尽量保持平和的心态,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缓解压力,让心灵回归宁静。
图片来源于pexels

4、泡脚与按摩足底

睡前泡脚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一天的疲劳。热水泡脚能舒缓脚部肌肉紧张,让身体放松,有助于入睡。同时,轻轻按摩足底,特别是涌泉穴等穴位,还能起到调节气血、改善神经功能的作用,进一步提升睡眠质量。

图片由AI生成


5、适量饮水

秋冬季节气候干燥,晚上适量饮水有助于降低血液粘稠度,预防血压升高和血液循环不畅等问题。但需注意,过量饮水会增加夜尿次数,影响睡眠连续性。建议睡前根据个人情况适量饮水,以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6、梳头养生

睡前梳头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养生方法。选择木质或牛角等天然材质的梳子梳头,来刺激头皮上的穴位和经络,促进头部血液循环,缓解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梳头还能够调节神经功能,改善睡眠质量。对于睡眠质量不佳的人群而言,每晚睡前坚持梳头几分钟,或许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助眠效果。


如果你也有类似凌晨早醒的困扰,切勿忽视,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同时,改善生活习惯、调整作息时间、减轻精神压力等也是改善睡眠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