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以赴,治疗膀胱颈挛缩的多种手段

曹全富医生 发布于2025-01-09 10:44 阅读量467

本文转载自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

      保守治疗

      间歇性自我导尿(CIC)是医源性膀胱颈挛缩的一种保守治疗方案,这个方案简单有效。但对于患者来说将极大降低生活质量,耐受性也不高。CIC仅适用于具有一定耐受性和依从性的患者,且有导致尿路感染、血尿、假道形成和尿路狭窄的风险。

      内镜手术治疗

    内镜治疗又包括扩张、BNI或应用瘢痕调节剂治疗。经尿道扩张术是一种较为姑息性的治疗手段,成功率仅为52%。

      在尝试扩张失败后,BNI是首选的治疗方案。Delchet等发现,RP术后BNI的成功率约为62.9%,而对于BPH术后BNI的成功率为53%。BNI可选用热刀、冷刀、激光或等离子,几种技术都显示出较高的成功率。常规在3点钟和9点钟位置切开,以避免损伤直肠或耻骨联合,切口的深度取决于瘢痕的厚度和范围。值得注意的是,BNI治疗后复发率高达25%~30%,且治疗成功率随次数增加迅速降低,故建议行BNI治疗不超过3次。

        病灶内注射瘢痕调节剂的目的在于防止再次纤维化,从而稳定瘢痕。曲安奈德和丝裂霉素C(MMC)是报道最多的病灶内注射剂,共同作用机制为减少纤维瘢痕形成。曲安奈德注射的首次成功率为70%~85%,而MMC的首次成功率为45%~79%。注射治疗还可以和BNI同时应用。但注射治疗需密切监测并调整药物剂量,预防不良事件,包括耻骨炎、膀胱颈坏死、直肠尿道瘘和膀胱颈挛缩快速复发等。

      经尿道球囊扩张术被报道用于治疗RP后膀胱颈挛缩,成功率为59%~80%,但由于缺乏大样本的长期随访数据,球囊扩张的临床结局未可知。目前报道的支架和人工括约肌治疗成功率不高,且有加重纤维化或新发尿失禁的风险,因而指南不建议将其应用于后尿道狭窄的病例中。

      重建手术治疗

      膀胱颈重建术主要针对难治或顽固性膀胱颈挛缩,或复发病例,可经腹、腹膜外、经会阴或腹会阴联合入路。

      膀胱颈挛缩重建的早期术式为膀胱颈挛缩段切除加上尿道端端吻合,这是一种以牺牲尿控为代价的方法,而后改进为两步法经会阴入路,先行开放尿道成形术,插入人工尿道括约肌。

        Y-V成形术是经典术式。机器人辅助的Y-V成形术对于反复尝试内镜治疗后顽固性膀胱颈挛缩患者的成功率为83%~100%,且并发症发生率低。T形成形术是一种改良的Y-V成形术,具有单阶段、皮瓣血运好、重建的膀胱颈更宽的优势。自体补片是皮瓣的替代方案,最近报道机器人辅助腹腔镜颊黏膜补片治疗复发性膀胱颈挛缩,其成功率高达89%~100%。对于预期寿命长但反复内镜干预失败的患者,根治性重建手术可能是避免终生导尿的唯一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膀胱颈挛缩手术治疗后也可能导致进一步的并发症,最常见的是修复后尿失禁,Meeks等报道在尿道膜部和球部狭窄的尿道成形术后,多达50%的患者出现新发尿失禁。但随着膀胱颈挛缩的消退,这种症状可能是可逆的,长期尿失禁发生率下降至7%~40%。故在手术干预前需慎重沟通,了解患者的期望值,为患者提供关于复发风险、潜在并发症和各种手术策略的咨询,由医师和患者共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颈挛缩 的严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其管理仍具有挑战性,尚未就最佳治疗方法达成共识。对病人、对医生都极具挑战。


图片发自160App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