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泻可以说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大家肯定不陌生,但当孩子发生了腹泻,并非所有家长都能真正能从容、正确地处理。
不是拉一次烂便就是腹泻,而是指大便次数或水分异常增多,另外小婴儿相对特殊,大便每天七八次、大便糊状偏烂都可以是正常的,所以关于“异常”的判断有赖于家长日常的观察和了解。
小儿腹泻按原因主要可分为感染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感染性主要是指“病从口入”,有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了肠道,导致的腹泻。感染性腹泻除了腹泻症状之外,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全身发热等症状,大便检查有时可查出病原体。
非感染性腹泻,多数是因喂养不当引起的吸收不良,大便次数增加,有不消化的奶块或蛋花样粪便;天气变化可以影响肠道蠕动、消化功能引起腹泻;食物不能耐受和过敏引发的腹泻近年来也越来越多。
腹泻程度较轻时并不需要急着看医生,可以在家对症处理和密切观察,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就要考虑就诊了:
1)发热:3个月以下宝宝体温超过38℃、3个月以上的宝宝体温超过39℃;
2)腹泻比较频繁、量比较多;
3)频繁呕吐、吃不下东西;
4)如果孩子尿量明显减少、精神萎靡、嗜睡、皮肤弹性差、明显口渴、哭的时候眼泪少或者没有眼泪、手脚凉、前囟凹陷等严重脱水的表现及时就医;
5)大便带血;
6)6个月以下的宝宝,并且有基础病比如早产、营养不良、先天性心脏病等。
首先原则是只要孩子能吃得下,都建议继续进食,然后根据腹泻的不同原因、孩子的年龄进行饮食的调整。非感染性的腹泻,多是由于喂养不当或者食物的原因导致的腹泻,这时候可以调整喂养方式、回避过敏或不耐受的食物;其他腹泻的孩子可以继续原来饮食,少吃多餐,但不建议吃高甜、高脂、高纤维的食物,以易消化食物为主。
用药一定要谨慎,如果是严重腹泻,建议尽早就医,科学看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