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积食问题多!妈妈们在家如何护理?

倪家伟医生 发布于2022-11-16 11:23 阅读量900

本文转载自未知

  家长群里一聊起孩子成长遇到的问题

  就停不下来

  厌食挑食、不长个、脾胃差···

  如果你也有以上同款烦恼,

  那你就要注意了!



  孩子可能出现积食了。

  有60%以上的儿童健康问题

  与积食相关!


  5大信号识破宝宝积食

  其实宝宝积食都有迹可循,当出现这些信号时,家长们就要注意是积食问题了!

  口气重,酸臭

  宝宝积食了,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会有口气。

  如果妈妈闻到宝宝的口腔有异味如臭臭或酸臭的气味,那么就可能是孩子吃的过多,已经消化不良了。

  除了闻口气,家长还要留意孩子打嗝时的味道。有的孩子虽然平时闻没有口气,但是打嗝反出的味道具有酸臭味,这个症状比平日有口气出现的更早,此时处理会更容易。


  舌苔厚

  孩子积食,就会出现舌苔厚而白,嘴唇很红。舌苔白厚腻或黄厚腻也可能是积食的表现。


  鼻翼显青痕

  孩子的鼻翼两侧隐约有青痕,类似青筋。如果平时没有,忽然出现,那离食积也很近了。


  食欲突然不佳或肚子较硬

  宝宝忽然食欲不太好,或者不吃,或者挑食。宝妈们可以通过摸摸宝宝的肚子来进行判断,如果肚子鼓鼓的、硬硬的,这是积食出现的基本表现。


  常犯呼吸道疾病

  消化不良最常见的一个表现就是咽炎。

  消化不好,容易引起胃食管反流,刺激咽喉部位,小宝宝的各个器官都很脆弱,受到刺激后更易引发炎症,导致咽炎之类的呼吸系统病症。

  如果宝宝长期出现呼吸系统疾病,就要考虑是不是消化不良引起的了。


  不同年龄改变饮食习惯

  宝宝积食,大多是吃出来的,所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宝宝,“吃”对很重要!

  1  0~1岁

  这期间的宝宝,主要以母乳或配方奶为主食,宝宝几乎没有自控意识,需要宝爸妈按需喂养,既不少喂,也不过度喂养。

  添加辅食也要注意按照宝宝的月龄选择性状,从糊状慢慢过渡到块状,如果宝宝本身肠胃不好,建议8个月后再加蛋黄。

  2  1~2岁

  已经有自主进食意识的的宝宝,宝爸妈需要控制好每顿饭给予的食物种类和量,遵从多样性的原则,不要因为宝宝爱吃什么,就给他大量单一的食物。

  3  2岁以上

  这时的宝宝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暴饮暴食,同时在天气好的情况下,增加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


  日常生活从这两方面调节

  01  通过饮食调节

  如果宝宝出现食欲下降、咳嗽等积食症状,但还没有外感症状时,可采取饮食调节治疗。

  ❶一日三餐要稍微“欠”一点,选择清淡的蔬菜、容易消化的米粥、面汤、面条等,不吃油炸、膨化食品,可适当吃些鱼虾肉奶制品。

  ❷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不能饿一顿饱一顿,这样会打乱肠胃的生物钟,影响消化。

  ❸晚上最好不要吃太饱。宝宝白天运动量大,吃东西消化得快,但晚上胃蠕动慢了,消化能力比白天弱,如果吃得过多过饱,就容易积食,因此晚上吃饭不要吃得太饱。

  ❹对于尚处于哺乳期的妈妈来说,一定要忌口,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高脂肪饮食。若妈妈饮食无度,婴儿就可能“奶积”。


  02  按摩法调节

  有三个简单好上手的推拿穴位,家长们赶紧学起来。

  摩腹,五分钟

  手法:一般采用顺时针的方式,使大便沿升结肠、橫结肠、降结肠的方向运动,坚持操作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成人也是。

  稍大点的孩子可以采用揉腹的方式,即有一定的渗透力进行。

  作用:健脾和胃,理气消食,多用于防治腹痛、腹胀、便秘、疳积等症。


  捏脊,3~5遍

  位置:后背正中,整个脊柱,从大椎至长强成一条直线。

  手法:由下往上提捏孩子脊旁1.5寸处3-5遍,每捏3次向上提一次。

  作用:捏脊可以促进孩子脾胃消化,避免肠胃积食。


  分腹阴阳,5分钟

  位置:腹阴阳即两肋弓下缘(也可以说是自中脘到脐)

  手法:用双手拇指自剑突下分别沿肋弓下缘或中脘到脐,向两旁分推。

  作用:健脾和胃,理气消食,多用于防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烦躁不安、夜啼等症。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