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宝妈们来说,“盆底肌”这个词已然不陌生。十月怀胎直到生产,胎儿能够顺利分娩,也有赖于盆底肌。
不过产后,盆底肌松弛成为宝妈们所关心的话题。对于盆底肌松弛,大家最常知道的表现即为漏尿。电视剧中也不乏这样的场面,成为母亲之后,一不小心就“漏尿了”,承受着异样的眼光。
实际上,盆底肌松弛的表现可不仅仅是漏尿。甚至还会出现尿急、尿频、尿不尽;性生活质量下降;盆腔有压迫坠胀感或疼痛感但找不到病因;下体有坠胀感或有“肉感”肿物脱出阴道口。
而且,盆底肌松弛并非有孕有产女性的专属,即使不生孩子,这4种女性也有盆底肌松弛的可能性。
肥胖
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肥胖是盆腔器官脱垂和尿失禁的重要危险因素。
慢性便秘
慢性便秘及其引起的用力排便习惯,会增加腹部压力,并可能导致阴部神经发生牵张损伤。
有研究报道,慢性便秘的女性发生尿失禁的风险,是排便正常女性的1.62倍。
做过盆腔手术
既往做过盆腔手术(如子宫切除术)可能损伤盆底结构,增加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风险。
衰老雌激素撤退
衰老和围绝经期雌激素撤退,可引起盆底支持结构发生退行性改变,进而导致盆底肌肉、韧带、筋膜等结缔组织力量变差,支撑力变弱,盆底脏器下移,出现尿失禁等一系列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病。
所以,并不是不生孩子就能跟盆底肌松弛这件事“绝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