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致病因素包括:先天、后天和自然因素;先天因素包括遗传、种族、发育、体型、内分泌等;后天因素主要是妊娠和分娩、感染、损伤、肥胖、其他内科疾病、不良生活习惯、职业等,自然因素有衰老、绝经等。
妊娠和分娩是独立的危险因素。孕期随着子宫重量的增加,腹部压力逐渐增大,盆底长期处于受压状态;松弛素的分泌使得骨盆周围的关节、韧带松弛;经阴道分娩时盆底肌被过度的拉伸,筋膜、韧带极度扩张,阴部神经受损等,这些都可能使得生完孩子后盆底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从而导致漏尿等盆底疾病的发生。
妊娠和分娩过程是一定会对盆底造成损伤的,有的盆底损伤还没那么严重,所以在产后一段时间内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症状,但如果不管不顾,任由盆底肌一直在受损的情况下工作,早晚有一天盆底肌会爆发更严重的问题,比如漏尿、子宫脱垂、阴道松弛等。
很多产后妈妈认为剖腹产就不会出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其实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只要怀孕的女性,都有可能出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甚至年轻未育的女性同样有可能出现这些情况(由于先天发育或者生活习惯的因素)。
如果产后妈妈或者中老年女性,出现咳嗽、大笑、运动时漏尿、阴道口能摸到凸出来的“肉”样组织、阴道松弛、性交疼等,请不要忽视,赶紧去专业机构盆底功能情况,并及时进行盆底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