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普通的化疗后腹泻,何以差点要了何先生的命?

孙君重医生 发布于2024-09-18 14:21 阅读量17016

本文由孙君重原创

“哎,你听说了吗?几天不见的何大爷居然住进ICU了”“啊?为啥呢,何大爷身体挺好的呀!虽然冠心病和糖尿病控制的也不错”“何大爷确诊胃癌了,在医院做一次化疗后出现腹泻,他以为和平常拉肚子差不多,挺挺就过去了,结果腹泻加重引发了心律失常和急性心力衰竭,好在抢救及时才转危为安。”“真是惊险!那现在何大爷怎么样了?”“还好经及时抢救,最后还是转危为安




为什么何大爷会出现这种危险情况?


原来,何大爷的情况是化疗性腹泻诱发的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化疗如同一把双刃剑,在有效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副作用。化疗后腹泻,也被称为化疗相关性腹泻(CID),便是让患者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像何大爷那样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别的问题。其实啊,只要正确认识CID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应对策略,我们就能从容面对化疗及CID了。


一、揭开CID的神秘面纱---带你认识化疗相关行腹泻


CID是化疗过程中常见的消化道不良反应,其发生率高达47%。引起CID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化疗药物对于胃肠道粘膜的直接刺激:某些化疗药物,如氟尿嘧啶(5-FU)、伊立替康(CPT-11)等,会对肠道粘膜细胞造成损伤,破坏结肠隐窝结构,同时扰乱肠道菌群的平衡,从而引发肠道炎症和腹泻1-3


2、化疗药物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化疗药物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会误伤肠道内的有益菌群,导致菌群失衡。这种失衡状态会进一步加剧腹泻症状,影响患者的康复。


3、情绪与心理的双重影响:患者在化疗期间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影响肠道功能,加剧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二、CID的临床表现


CID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腹泻特点:腹泻可能不伴有明显腹痛,或仅有轻度不适;粪便性状改变,呈水样或稀薄状,有时伴有粘液分泌;排便次数显著增加,从几次到数十次不等。


2、持续时间:CID的持续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短则数日,长则可达数周甚至数月。


3、病情严重程度:CID的严重程度不一,从轻微的排便次数增多到危及生命的严重腹泻都有可能。因此,患者及家属需保持高度警惕,一旦发现腹泻症状应及时就医。




三、CID要与感染性腹泻相区别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则要考虑感染性腹泻:


1、突然发生的腹泻,常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腹痛;


2、大量水样便、黏液便甚至脓血便;


3、血常规发现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升高,患者的粪便检验含有红细胞、白细胞甚至脓细胞。炎性指标如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不同程度地增高。


需要注意的是,感染性腹泻在需要及时补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的同时,还需要进行有效的抗感染治疗。


、CID应对策略大揭秘


面对CID的挑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应对:


1、识别CID高危因素:化疗是否引起CID以及那些药物会引起CID,并不具备必然性,然而,却又规律可循。比如伊利替康或5-氟尿嘧啶等药物,引起CID的可能较大,尤其在胃肠道功能较差的患者更易引起腹泻,化疗前要进行充分评估和认识。


2、饮食调整:对于轻度腹泻的患者,通过合理的饮食调整即可缓解症状。建议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粥、面条、蒸蛋等;避免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同时要注意适量补充水分,以防脱水。


3、药物治疗:对于严重腹泻的患者,需及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常用的止泻药物包括蒙脱石散、洛哌丁胺4等;若出现感染性腹泻,则需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4、益生菌补充:在化疗期间适量补充益生菌有助于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减少腹泻的发生并缓解其症状。


5、心理干预: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干预。通过沟通、疏导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情绪,从而改善肠道功能减轻腹泻症状。


6、密切监测:尤其是有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以及年龄较大或体质较弱的患者群体需加强监测力度。一旦出现腹泻症状需立即就医并采取相应措施以防脱水、电解质紊乱及心血管事件等严重后果的发生。




、消除恐惧,科学面对CID


化疗后腹泻虽然是化疗过程中常见的副作用之一,但通过科学的认知和合理的应对策略,我们可以有效减轻其症状并降低并发症的风险。让我们携手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化疗的每一个挑战确保治疗之路更加安心和顺利。


参考文献:

1. Arnold RJG, Gabrail N, Raut M, et al. Clinical implications of chemotherapy-induced diarrhea in patients with cancer. The Journal of Supportive Oncology. 2005;3(3):227-232 

2. Sharma R, Tobin P, Clarke SJ. Manage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vomiting, oral mucositis, and diarrhoea. The Lancet Oncology. 2005;6(2):93-102 

3. Arbuckle RB, Huber SL, Zacker C. The Consequences of Diarrhea Occurring During Chemotherapy for Colorectal Cancer: A Retrospective Study. The Oncologist. 2000;5(3):250-259

4. Regnard C, Twycross R, Mihalyo M, Wilcock . Loperamide. J Pain Symptom Manage. 2011;42(2):319-323.

 

作者:

周进明

深圳市坪山区中心医院 肿瘤内科 副主任医师 肿瘤学博士

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肺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尤其是中晚期肿瘤的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参与研究国家“973”子课题1项及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在国内外医学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第一作者被SCI收录7篇,参编血液学专著1部,获军队医疗成果奖3项。


孙君重 

深圳市坪山区中心医院肿瘤内科主任 主任医师

博士 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世界中医联合会肿瘤康复委员会副会长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老年医学与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急症治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姑息治疗专委会常委委员

中国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 

从医近30年,擅长各类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特别在乳腺癌、肺癌和结肠癌等疑难疾病的诊断和化疗、内分泌治疗以及分子靶向、免疫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吴阶平医学科研基金等项目的研究工作。曾获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等多项奖项。在国内外核心医学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SCI收录论文26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0.6分,主编专著2部,参编专著4部。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