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哎,你听说了吗?小颖最近查出乳腺癌,据说还是晚期,她才三十多岁啊,真可怕!”“ 真的吗?这太令人震惊了!她还那么年轻。”“是啊,我们都觉得不敢相信!”“ 看来,乳腺癌也不仅仅是年龄大的人才会得啊!”
小颖的情况并非个例。在我国,乳腺癌越来越年轻化,正在称为一个不能忽视的健康杀手。如何面对、如何处理、如何预防,对于医生和患者来说,同样都是严重的困扰。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目前现状。
一、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的现状:
乳腺癌,这个公众耳熟能详的疾病名词,其背后隐藏着不容忽视的健康风险,是女性健康领域的一大挑战。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乳腺癌是指乳腺组织中的细胞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异常增生,形成肿瘤,并可能进一步侵犯周围组织或转移至其他器官。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内分泌、环境等多种因素。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的权威统计数据,2022年我国乳腺癌的新发病例数量高达35.72万例,这一数字占到了女性恶性肿瘤发病总数的15.6%。这一惊人的比例不仅揭示了乳腺癌的普遍性和严重性,也提醒我们必须对乳腺癌的防治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中国女性乳腺癌的特点:
1. 年轻化:中国乳腺癌患者确诊年龄更年轻,中位年龄是47岁,而美国是64岁。
2. 中晚期比例高:中国早期乳腺癌患者占比31.8%,中晚期68.2%;而美国早期乳腺癌54.6%,中晚期只有45.4%。
3. 预后不佳:从病理类型来看,我国HR(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占比不到70%,而国外可达80%。这就意味着我国乳腺癌患者预后相对不良,因为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预后普遍优于激素受体阴性患者。
4. 地区差异:城市等经济发达地区乳腺癌发病率相对较高,而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不过,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近年来农村地区的发病也呈上升趋势。
三、为什么我国乳腺癌患者中晚期比例高?
最重要的原因是筛查不够。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18.9%的女性做了乳腺癌筛查,到了2018-2019年,35~64岁女性乳腺癌筛查的覆盖率是30.9%,而美国50-74岁的女性筛查率可是高达75.9%。
筛查是早期发现乳腺癌的关键,能帮我们早点发现、早点治疗。强烈建议40岁以上的女性都要定期筛查。
四、我们应该如何筛查乳腺癌呢?
国内常用筛查手段有X线、超声和核磁共振。但核磁共振贵,X线和超声更常用。不过,因为我国女性的乳房组织比较紧实,X线有时看不清小肿块,可能会有漏诊的情况。据癌症中心的相关数据,漏诊高达30%左右。因此,在解读X线结果时,医生需要特别谨慎,并结合其他检查手段进行综合判断。
五、我们应该如何预防乳腺癌呢?
1. 健康生活方式:饮食要均衡,不吸烟、不酗酒,还要适量运动。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和烟酒都可能影响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增加乳腺癌的风险。应减少高脂肪、高热量饮食。
2.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范围,避免肥胖。肥胖也是乳腺癌的一个危险因素。
3. 合理计划生育:一般建议30岁前生育第一胎,并尽量母乳喂养。这也是预防乳腺癌的一个好方法。
4. 高危人群预防:如果你有家族乳腺癌遗传史等高危因素,可以咨询医生,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如有特殊基因改变,可考虑进行化学预防,如内分泌药物,或卵巢切除等。
总之,只要我们注意预防、定期筛查,就能大大降低患病风险。记住这四个简单习惯,让我们一起远离乳腺癌的威胁吧!
作者:
周进明
深圳市坪山区中心医院 肿瘤内科 副主任医师 肿瘤学博士
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肺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尤其是中晚期肿瘤的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参与研究国家“973”子课题1项及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在国内外医学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第一作者被SCI收录7篇,参编血液学专著1部,获军队医疗成果奖3项。
孙君重
深圳市坪山区中心医院肿瘤内科主任 主任医师
博士 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世界中医联合会肿瘤康复委员会副会长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老年医学与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急症治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姑息治疗专委会常委委员
中国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
从医近30年,擅长各类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特别在乳腺癌、肺癌和结肠癌等疑难疾病的诊断和化疗、内分泌治疗以及分子靶向、免疫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吴阶平医学科研基金等项目的研究工作。曾获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等多项奖项。在国内外核心医学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SCI收录论文26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0.6分,主编专著2部,参编专著4部。曾两度被评为好大夫在线之中国“2015年度好大夫”、“2017年度好大夫”及“2023年度好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