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脓肿在医学上是指肛门直肠周围间隙内急性或慢性化脓性感染。这种感染与众不同,一旦来了,就扎根不走,在那里“安家落户”,“繁衍生息“,引起化脓性的炎症。
一般来说,任何疾病的发病都有一个过程,但肛周脓肿的发病绝大多数都很急,往往不经意间已出现了脓包肿块。
肛周脓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人,但以青壮年较为多见,男性远多于女性。由于在感染的初始阶段,往往不易觉察,等有了自觉症状,则已形成了脓肿。此时肛周肿痛、脓肿破溃流脓,患者往往措手不及。
也有部分患者认为是自己上火,臀部上长了疖子,不以为然,任其发展,等到发展成脓肿追悔莫及。
1、肛门腺感染:肛门腺开口于肛管直肠交界处的肛窦内,肛窦呈漏斗状向上开口,易受损伤及细菌的侵入而引发感染。肛窦一旦感染后,会引起肛门腺感染化脓,炎症向肛周的间隙内扩散。因为肛周间隙抵御感染的能力差,感染易于在这些间隙中扩散。 2、全身抵抗力下降:如糖尿病、年老体弱、过度疲劳以及结核患者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肛周脓肿。 3、肛门局部刺激和损伤:如经常吃辣椒、喝酒等刺激性食物会导致肛管直肠局部充血,局部抵抗力降低而易发感染。 另外,干硬的粪便擦伤肛管皮肤粘膜,腹泻患者的稀粪落在肛窦内导致肛门腺管阻塞,以及肛门直肠外伤或被随食物吞咽下的鸡、鸭、鱼骨刺伤肛管直肠等,均可导致肛门直肠周围发生感染而形成肛周脓肿。 排便秘结、腹泻频作,均可导致肛隐窝炎,引起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大便秘结时,贮于直肠内的粪便易堵塞肛隐窝,引起肛隐窝炎,形成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同时,大便干结,擦伤肛管皮肤或肛隐窝,也会引起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而腹泻日久,可使稀便进入肛隐窝,刺激肛隐窝发炎,从而诱发感染。 饮食不可过分精细,不食刺激性强的食物,饮食要有利于大便的排泄。 久坐久站的人肛门局部血液循环易发生障碍,降低了局部的抗病能力,容易发生感染。所以,久坐之人要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增加肛门部的抗病能力。 在草地、湿土上久坐,肛门部受凉受湿,降低抗病能力,易引起感染。 采用坐浴、药栓纳肛、口服抗生素或中医中药疗法,防治炎症深入,甚至化脓而成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对肠结核、克隆氏病、溃疡性大肠炎等全身疾病要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