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性患者,约70岁,既往有宫颈癌病史,患者长期服用强的松,用以治疗心脏结节病,临床表现为排便习惯的改变。结肠镜检查显示直肠下部有一个20毫米的扁平白色病灶,并有弥漫性的红色斑点改变(图1);根据病史和内镜检查结果,怀疑直肠尖锐湿疣。然而,活检结果不能提供明确的诊断;因此,为了明确诊断,我们进行了内镜下粘膜下剥离术,切除的标本显示鳞状上皮细胞,有空泡状细胞质(图2)。P16染色呈显弥漫染色,提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最终诊断为直肠尖锐湿疣。病人顺利出院后,治疗后8个月未观察到复发。
尖锐湿疣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尤其是在年轻人中,每年发病率为每160至289例/万人。尖锐湿疣是一种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疣,也可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观察到,例如那些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一般情况下,会在会阴、阴唇、阴道、阴茎、肛周区域和肛管中检测到尖锐湿疣。然而,它很少穿过齿状线到达直肠。尖锐湿疣具有恶性潜能,常发展为非典型上皮病变或癌;因此,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然而,最近的报道表明,然而,最近的报道表明,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是一种疗效好、无创的选择。目前对直肠尖锐湿疣的监测尚无共识;因此,对肛门尖锐湿疣定期随访观察是有必要的,建议每6至12个月进行一次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