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胃缩小了?会得胃癌吗?

邬丹医生 发布于2024-11-23 19:57 阅读量133

本文由邬丹原创

胃会缩小吗?


图片发自160医护App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一种类型,不是胃缩小了,是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导致固有腺体的减少,伴或不伴肠腺化生(肠化生)和(或)假幽门腺化生的一种慢性胃部疾病。怎么理解呢,就是房子外观结构完整,但是某些房间墙体受损,早点干预可以恢复,房子功能不受影响(当然完全成为新房子不可能),发展下去就严重了-肠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还有一种萎缩是生理性改变,那就是人老了,不用太多干预;



图片发自160医护App




有哪些症状?



图片发自160医护App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主要表现无特异性,可无明显症状,有症状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饱胀、疼痛等非特异性消化不良症状,可伴有食欲不振、嗳气、反酸、恶心、口苦等消化道症状,严重程度与症状无相关性,有的伴有胃食管反流、胆汁反流,还要注意有时候贫血也是慢性萎缩性胃炎(A型CAG)的表现,还有很多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当然往往是知道自己得了萎缩性胃炎后…………^_^没必要,真没必要…………听君分析分析哈。

会得胃癌吗?




图片发自160医护App


胃黏膜萎缩后还要经历肠化生(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轻-中-重度)-----胃癌,想想这是一个多么漫长的过程,国内外文献表明萎缩性胃炎胃癌发生率为0.1%,肠化胃癌发生率为0.25%,这还是不管它的情况下,所以那么焦虑干嘛,放松心态,胃黏膜也会跟你一起阳光,如果病因不去除,长期的外界损害因素刺激,它就崩溃了,阳光不起来哈,就奔向那小概率事件了,当然我也要告诉你胃黏膜为什么会萎缩?



记住哈 重点重点来了 !



1、幽门螺旋杆菌感染(HP)

危害: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常见的有害菌,它与多种胃部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感染后可引发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若病情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导致萎缩性胃炎,出现胃黏膜萎缩、肠化生等病变,甚至会进展为不典型增生乃至胃癌,严重威胁胃部健康。

检测与治疗:要确定是否感染幽门螺旋杆菌,需到医院进行专门的检查,常见的检测方法有尿素呼气试验、胃镜检查等。研究表明,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后,胃黏膜的炎症及活动性会明显减轻,在此基础上辅助相关药物治疗,萎缩及肠化情况也能够得到好转。不过,对于老年人和小孩,在治疗时需根据具体情况另作考虑,因为他们的身体状况和对药物的耐受性与成年人有所不同。

2、不良饮食习惯

具体表现:吃饭、休息不规律,长期饮用浓茶、烈酒,摄入高盐、咖啡,以及食用过热、过冷、过于粗糙的食物等,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都会对胃黏膜产生刺激和损伤,增加胃部疾病的发生风险。

建议:为了保护胃部健康,应努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饮食规律、营养均衡,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保持适度的自律,这对于维持胃部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3、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

常见药物及影响:临床上,许多患者因患有其他疾病需要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这些药物虽然在治疗原发病方面有一定作用,但长期服用会对胃黏膜造成损害,增加胃部疾病的发生概率。

应对措施:对于需要长期服用此类药物的患者,应尽量在医生的指导下减少用药剂量,或同时服用保护胃黏膜的药物,以减轻对胃部的不良影响。



4、胆汁反流

原因及危害:烟草中的尼古丁不仅会影响胃黏膜的血液循环,还会导致胃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从而引发胆汁反流。此外,其他各种原因导致的胆汁反流,也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破坏胃黏膜的屏障功能,进而引发胃部炎症等病变。



5、自身免疫因素

对胃黏膜的影响:自身免疫因素是导致胃部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它会影响胃黏膜的营养因子,其中 A 型胃炎较为常见。在这种情况下,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会错误地攻击胃黏膜细胞,导致胃黏膜受损,引发胃炎等疾病。

所以不管是有意或无意的原因造成了萎缩性胃炎,不要焦虑、担心,首先去除上述病因,不说逆转它(当然有文献表明有可能),保持现状不发展也是好事。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