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补充的最新进展

张晓医生 发布于2025-09-11 17:11 阅读量456

本文由张晓原创


维生素D传统上被视为骨骼健康的关键调节因子,近年研究揭示其通过基因组(维生素D受体VDR)和非基因组途径影响全身多系统功能,尤其在代谢、心血管和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事实与最新发展 



**代谢健康**:血清维生素D水平<50nmol/L的人群高血压风险增加41%,其机制涉及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调节血管张力;对2型糖尿病患者,补充维生素D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达12%-15% 。  



**细胞衰老**:2025年《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发表的VITAL试验亚组分析显示,每日补充2000IU维生素D3可使白细胞端粒缩短速度减缓140碱基对/4年,相当于细胞衰老延缓3年,非肥胖、未服用降胆固醇药物人群获益更显著 。  



**免疫与情绪**:维生素D通过调节T细胞功能降低呼吸道感染风险,同时影响5-羟色胺代谢,改善抑郁和焦虑症状,血清水平<30nmol/L者抑郁风险升高2倍 。  



争议与不同观点  



- 部分研究认为维生素D对“三高”的改善仅在严重缺乏人群中显著,对基线水平正常者无额外获益;  

- 端粒保护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需排除其他抗氧化因素(如Omega-3)的干扰作用 。  



补充建议

**高危人群**:  

  - 中老年人:皮肤7-脱氢胆固醇合成维生素D能力随年龄每增长10年下降15%-20%,缺乏率达75% ;  

  - 肥胖人群:脂肪细胞隔离维生素D导致生物利用度降低,需常规剂量的2-3倍(每日6000-10000IU) ;  

  - 高纬度/深色皮肤人群:UVB穿透不足使内源性合成减少50%以上,北欧冬季居民缺乏率超60% 。  



**剂量推荐**:  

  - 中华医学会建议:婴幼儿400IU/日,成人600-800IU/日,高危人群可增至1000-2000IU/日 ;  

  - 治疗性补充:严重缺乏(血清25-羟维生素D<20ng/ml)者需短期负荷剂量(50000IU/周,持续6-8周)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