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在颧骨处的小点点——“褐青色痣”

梁勇医生 发布于2024-05-17 16:01 阅读量449

本文由梁勇原创

颧部褐青色痣,又被称为 “Hori 氏痣”、“获得性双侧太田痣”、“太田痣样斑”等,多发于中青年女性,发病年龄多在25 ~ 45 岁,表现为分布于面部颧骨部位的圆形、椭圆形,边界清楚的青褐色、灰黑色、灰褐色或黄褐色斑点状色素沉着,少数可累及眼睑、鼻翼部,绝大多数呈对称分布。

褐青色痣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可能与遗传、紫外线、年龄、避孕药的使用等因素有关,病理特点主要表现为真皮上层到中层均有黑素细胞分布。虽然无自觉症状,但因其影响人们面部美观,从而给患者造成心理负担,求医者也越来越多。

目前治疗方式主要为激光治疗,激光治疗更有利于组织吞噬清除,并明显减少周边组织的热损伤,从而降低了炎症后色素沉着的发生率及持续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各种激光对褐青色痣的治疗均有效,但治疗后通常会发生炎症后色素沉着,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反黑”现象,做好术后护理如加强保湿及防晒、避免局部摩擦刺激、适当配合促修复类药物外用等尤为重要。

褐青色痣随患者年龄增长而发展,皮损逐渐融合变灰、变蓝,逐渐趋于稳定、严重,治疗难度逐渐增加,所以建议大家应尽早治疗。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