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实验课堂:将科学与人文融为一体的探索

许宝石医生 发布于2024-03-05 10:15 阅读量206

本文由许宝石原创

在医学领域,外科学不仅仅是关于切割和缝合的技术学问,它同样承载着人文关怀、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等多重社会价值。近期,武汉大学医学院在外科学总论实验课程中的一项创新尝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学相结合,开启了一场关于“科学与人文融合”的教育革新之旅。

科学技术与人文关怀的有机结合

外科学总论实验课是临床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内容涵盖了外科基本操作技能的规范学习。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侧重于技能的传授,而对于医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职业境界的提升则相对欠缺。武汉大学医学院通过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引导学生不仅学习专业技能,更要学会敬畏生命、承担社会责任、培养团队精神,以及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实践中的课程思政

通过引入新冠疫情期间的真实案例,如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护人员在二级防护下进行急救手术的视频,使学生深刻理解医生职业的社会意义和责任。此外,讲述医学历史上的经典案例,如华佗的麻醉技术、陈中伟医生的断肢再植手术成功案例,旨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成效显著

通过问卷调查显示,融入思政教育的满意度和认可度显著高于传统教学法。数据表明,实验组学生对于教学的总体满意度达到了89.7%,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认可度达到了90.0%,远高于对照组的数据。这一结果不仅表明了新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更反映了学生对于这种教育方式的高度认可和接受。

反思与展望

尽管课程思政的融入取得了初步成功,但也存在一些挑战,例如如何避免硬性融合、如何继续提高教学设计的质量等。未来,需要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加强教师培训,确保课程思政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需要上级教育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以实现医学教育的全面发展。

通过这次教学探索,武汉大学医学院不仅在外科学教育领域开辟了新的思路,更为医学教育融入人文精神、社会责任感以及职业道德提供了有益的实践经验。这一尝试强调了医学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全面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在未来的医学教育中,如何平衡专业技能与人文素养的培养,如何更好地实现知识与价值观的有机融合,将是每一个医学教育工作者需要深思的问题。

此次探索表明,医学教育的真正目标不仅仅是培养技术精湛的医生,更重要的是塑造具有高尚医德、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的医学专家。通过这样的教育,我们能够为社会培养出不仅专业能力强,而且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医学人才,真正实现医学教育的立德树人目标。

在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这样的教学创新,不仅在医学领域,也希望这种思政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模式能够扩展到更多专业,培养出更多具有全面素养、能够面对复杂社会挑战的人才。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培养新时代的医学人才,为建设健康中国,为促进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