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成长的道路上,儿童不仅要面对生长发育的挑战,还得对抗各种疾病的侵袭。今天,我们来聊一个可能很多家长都不太了解,却时常影响儿童健康的隐形对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称IM。
IM是由一种名叫Epstein-Barr病毒(EBV)的病毒引起的。这个病毒非常常见,几乎每个人一生中都会至少遇到一次,而且它就悄悄生活在我们的身边,可能通过唾液传播。可见,它是个不折不扣的“隐形怪兽”。
根据最新的研究,IM在儿童的不同成长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西安市儿童医院对468例患儿的研究发现,儿童IM的高峰年龄在4到6岁,而在青春期较为罕见。
在这个阶段,IM较为“温和”,表现为淋巴细胞和 B淋巴细胞比例的变化,对肝脏的影响也相对较轻。这个阶段的孩子,身体还在学习如何有效对抗病毒,因此IM的症状相对较轻。
这个阶段的孩子,面对IM时的“武艺”更为复杂。研究发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更容易表现出肝功能受损的症状,如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AS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的升高,是因为这个时候孩子的免疫系统对IM进行了更强烈的反应。
青春期孩子遭受IM“袭击”的概率相对较低,但一旦发生,症状可能会较为严重,如发热持续时间长、咽痛等症状更加明显。
虽然IM这个“隐形怪兽”看起来有点吓人,但只要我们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就能有效地保护我们的孩子远离它的侵扰,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如果孩子出现IM的症状,也不必过度担心,及时就医,听从医生的专业指导,孩子很快就能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