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营养管理:一个全新视角的专家共识指南

许宝石医生 发布于2024-02-11 08:29 阅读量67

本文由许宝石原创

在婴幼儿成长的旅程中,早产儿面临的挑战无疑是更为复杂和艰巨的。近日,一份专家共识指南《晚期早产儿营养管理专家共识》正式发布,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指导意见,特别聚焦晚期早产儿(胎龄34~36+6周出生的新生儿)的营养和健康管理,保障这群特殊宝宝的健康成长。

早产儿为何更需关注?

早产儿,尤其是晚期早产儿,虽然生长发育水平接近足月儿,但仍然存在较高的生理和医疗风险。由于早产而缺失的宫内生长最后阶段,是胎儿重要的生长发育期,尤其是大脑和其他器官。因此,早产儿相比足月儿更容易出现营养相关的并发症,并可能影响其长期健康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早产儿的营养管理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关爱。

关键营养管理策略

母乳喂养首选

专家共识强调,母乳是早产儿最理想的食物,不仅提供了早产儿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而且还含有丰富的抗体和生长因子等,有助于降低早产儿的感染率,促进健康成长。对于无法直接哺乳的早产儿,推荐使用母乳喂养替代方案,如挤出母乳喂养。

强化营养支持

针对晚期早产儿的特殊需求,专家共识建议,在保证母乳喂养的同时,根据早产儿的生长情况考虑适度进行营养强化,如通过添加母乳强化剂、早产儿特制配方奶粉等,以满足其更高的营养需求,促进追赶生长。

细致的喂养监测

从早期的喂养开始,就需要严格监测早产儿的体重、身长和头围等生长指标,评估营养状态是否良好,及时调整喂养方案。对于存在喂养困难的早产儿,需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确保每一位早产儿都能获得足够的营养。

维生素与矿物质的补充

考虑到早产儿体内储存的营养素较少,专家共识推荐为所有早产儿补充必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A、D和铁等,以防缺乏症的发生,促进正常的生长发育。

出院后的营养管理

早产儿出院后的营养管理同样重要。家长应根据医生的建议,继续进行母乳或强化喂养,同时密切监测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定期进行体格和营养状态的评估,确保早产儿健康成长。

专家共识,家长的行动指南

《晚期早产儿营养管理专家共识》的发布,不仅为医护人员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原则,更为全社会关注早产儿健康问题提供了行动指南。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积极了解和掌握早产儿营养管理的相关知识,与医护人员密切合作,为我们的早产宝宝提供最合适的营养支持,共同守护他们的健康成长之路。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