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一个眼科界的常见问题-干眼症,以及最新的欧洲专家共识为我们指明的干眼症炎症管理新途径。
干眼症,听起来可能有些单调乏味,但对于广大患者来说,这是一个日常生活中无法回避的“痛”。想象一下,我们的眼睛是一片广阔的沙漠,风一吹过,就有沙粒铺面而来的痛感。这就是干眼症给许多患者的直观体验。
干眼症是如何形成的?
干眼症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但简单来说,就是眼泪的质或量以及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不稳定或眼表微环境失衡,可以表现为各种眼部不适症状及/或视功能障碍。而引起这种状况的一大元凶就是炎症。
炎症的罪行记录炎症在干眼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干眼症是一个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过程,与T细胞的活化增殖密切相关。激活后的T细胞会释放大量的炎症因子,对角膜神经进行持续性刺激,形成一个自我强化的“恶性循环”。
打破炎症的恶性循环干眼症的抗炎管理目标是恢复眼表的自然稳态。欧洲专家共识建议,在干眼疾病的早期阶段,就应采取局部皮质类固醇和/或环孢素进行抗炎治疗。值得一提的是,环孢素作为一种非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因其在长期使用中展现的良好安全性和疗效,成为了干眼治疗中的“新贵”。

“法宝”环孢素
环孢素的治疗时机:取决于角膜和结膜染色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有免疫相关系统疾病。在治疗评估的时间上,专家组建议,在治疗1个月后进行首次评估,并每3个月进行一次评估,以确认疗效。
环孢素和皮质类固醇的联合使用也被认为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环孢素的使用安全性高,不会导致眼压升高或白内障等问题,但患者使用中可能会体验到短暂的疼痛或刺激感,需患者与医师共同面对,并探索缓解方法。
患者教育的重要性为了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效果,医生需要在治疗前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教育,包括治疗预期、可能出现的不适感以及应对方法。这对于优化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焦虑感非常关键。
新希望干眼症的治疗不再是无解之谜。随着科学的进步,我们有了更多的知识和工具来对抗这个顽强的对手。环孢素的成功应用,让我们看到了治疗干眼症炎症的新希望。在这个基础上,我们需要继续探索和验证,为广大干眼患者带来更多的福音。
未来的道路还很长,但只要我们不断探索、学习和应用,一定能找到更多治愈干眼症的新方法,让每一双眼睛都能重新找到它们的“绿洲”。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带来一些干眼症治疗的新知识和希望。我们一起期待更多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