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甲状腺结节的发现率在人群中呈上升趋势,给很多人带来了困扰。究竟甲状腺穿刺活检有多可怕?是否有必要进行这样的检查呢?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
据统计,甲状腺结节在人群中的检出率约为20%-76%。然而,只有7%~15%的结节是恶性的,因此临床工作的重点是如何将甲状腺癌从高发的结节中筛选出来。而提高甲状腺穿刺活检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成为鉴别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的重要手段。
甲状腺穿刺活检(Fine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FNAB)是一项微创诊断技术,通过细针(22-25G)对甲状腺结节进行穿刺,获取细胞成分,并通过细胞学诊断来判断目标病灶的性质。实际上,美国甲状腺协会、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等机构都推荐FNAB作为术前评估甲状腺结节敏感度和特异度最高的方法。
甲状腺穿刺活检并非只有在明确存在恶性征象时才需要进行,而是合理选择的必要操作。一般来说,直径大于1cm的甲状腺结节,超声检查出现恶性征象的情况下应考虑进行活检。而直径小于1cm的结节,一般情况下不推荐常规进行活检,但如果有下述情况之一,可考虑进行甲状腺穿刺活检:超声检查提示结节有恶性征象,伴颈部淋巴结超声影像异常,童年期有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或辐射污染接触史,有甲状腺癌家族史或甲状腺癌综合征病史,18F-FDG PET显像阳性,伴血清降钙素水平异常升高。
甲状腺穿刺活检在国内的普及和规范发展较晚,相关技术的差异导致操作方法不一。为了推动该项技术的顺畅发展,并提高甲状腺疾病的诊治水平,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甲状腺外科医师委员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甲状腺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外科装备分会甲状腺外科装备委员会等相关机构特制定了“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专家共识及操作指南(2018版)”,以更好地规范该项技术的应用。
对于病人来说,在进行甲状腺穿刺活检时并不需要过于担心。常规的穿刺操作,仅需在局部麻醉下进行。为保证穿刺的安全性,操作者会通过超声监测,对病变进行多角度、多位点的穿刺,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整个穿刺过程通常较短,病人一般可以耐受,少数人可能会有轻微疼痛或放射痛,但多数情况下会逐渐消失。穿刺后,病人需要注意避免剧烈活动,当出现颈部肿胀、终痛加剧或呼吸困难等情况时,应及时就医。
综上所述,甲状腺穿刺活检作为一项重要的甲状腺疾病诊断手段,在恶性结节筛选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操作,能够提高取材成功率,保护重要组织结构,并为病人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依据。因此,对于可能患有甲状腺结节的人群来说,甲状腺穿刺活检是十分必要的,不必过于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