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

刘崇刚医生 发布于2024-02-10 15:58 阅读量209

本文由刘崇刚原创

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候群,可由多种疾病引起。消化道出血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以及胰管和胆管的出血。这种类型的出血常常以呕血、黑便的形式出现。当胃内积血量 > 250 ml时,可引起呕血。如胃内积血量 > 500 ml,可引起呕血,同时会出现黑便。一次出血量超过400ml时,可引起全身状况,如头晕、乏力、心慌、血压下降等表现。如果数小时内失血量超过1000ml或循环血量的20%,则被认为是上消化道大出血,此时常伴有头晕、乏力、心慌、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等表现。

下消化道出血是指十二指肠悬韧带以下的肠道出血。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与上消化道出血类似,但下消化道出血时通常不伴有呕血,而仅表现为便血。

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对于大多数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可以通过禁食水让胃肠道休息以及药物治疗达到治疗的目的。对于小量消化道出血,可以给予止血药物治疗。对于大量出血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考虑内镜治疗或手术治疗。

总的来说,消化道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了解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和体征,以及及时就医是预防和治疗消化道出血的关键。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