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不觉,行医治病已经22年。多年的临床实践,使我对医疗卫生有了自己的认识——教会民众如何敬天地顺节气、慎起居节饮食、修心宁神言行合度,这才是真正的少生病的正确养生方法,而此功勋远大于一个医者能治好多少个病人!正所谓,慎始才有可能得善终。每个病人,尤其是各种肿瘤、三高等代谢疾病、各种慢性炎症、胃肠消化功能不良等慢性病、重大疾病患者,更加应该反省自己的生病原由,从身心、生活习惯去调整,才有可能达到痊愈。那种把希望单纯寄托于医生或者某一种神药某一次手术的做法,是对自己的生命极其不负责任,这里面不是无知就是自负。电影《我不是药神》感动了多少人,却鲜少有人深入一步去追问:为什么会患病?除了某神药,还有什么才能真正救性命的方法?而不是靠神药苟延残喘?
有识之士说,我们要多培养真正的中医,此为国人的福址,固然如此。但是老祖宗早就说过,病已成而后治之,犹如渴而凿井,为时不亦晚乎!是你治病的速度快,还是他反复患病的速度快?我在临床上见到不少病人都是用药后症状很快消失,但是此后他该熬夜的、胡吃海喝的,个人生活一团糟的还是照样,我只不过沦为他嘴上的好医生、开药机器罢了。说到这儿,又想起古代神医扁鹊曾说过的“六不治”——
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
轻身重财,二不治也;
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
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
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
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
这六种病人让神医也束手无策。而后人在扁鹊的基础上又发展出“十不治”——
操欲慆淫,不自珍重,一也;
窘苦拘囚,无潇洒之趣,二也;
怨天尤人,广生烦恼,三也;
今日欲愁明日,一年常计百年,四也;
室人噪聒,耳目尽成荆棘,五也;
广行杀戮,六也;
寝兴不适,饮食无度,七也;
讳疾忌医,使虚实寒热妄投,八也;
多服汤药而敌肠胃,元气渐耗,九也;
以死为苦,然后以六亲眷属长生难割舍之想,十也。
诸君请想一想,以上六不治、十不治讲的是哪些人是不能治、也治不好的,我们对号入坐,恐怕大部分患者甚至大部分医生都在此列(反复加班熬夜、饮食不定),岂非都属于不治之人?难怪得多年前曾听一位高人语出惊人,他说:大部分病患都是人自找的,不治也罢。
如果说滚滚红尘的一部分也包括定期患病与治病这个死循环,那我这个医生真的表示很无奈了。由此我领悟出一个医者真正的职责是什么——是传道!医者自身需研习养生之道,并且不厌其烦的去对民众讲如何衣食饱暖,如何敬畏天地、爱护身体发肤,慎起居、摄情志,预防重于治疗,这才是医疗卫生的真正出路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