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药都需要检测靶点吗?

侯安继医生 发布于2024-04-23 11:38 阅读量708

本文由侯安继原创



近十几年来,靶向药物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变了肿瘤治疗的格局,早期的靶向药物都需要行基因检测,确定有相应的靶点后才可以应用。例如:肺癌使用易瑞莎(吉非替尼)或泰瑞莎(奥西替尼)前需要检测基因,EGFR19/21相应位点突变才可应用;乳腺癌患者Her-2基因阳性才能使用曲妥珠单抗;晚期结直肠患者KRAS/NRAS野生型才能使用西妥昔单抗(爱必妥);卵巢癌患者BRCA1/2突变才能使用奥拉帕利/尼拉帕利等等,因此,基因检测成为医生做出临床诊疗决策的重要帮手,在有些情况下,基因检测报告甚至是决定治疗方案的决定性因素。

虽然很多靶向药物使用前需要确定是否有相应靶点是临床客观需要,但基因检测不菲的费用也给患者家庭带来了较重的经济负担,那么,有没有不要检测靶点的靶向药物呢?答案当然是有,比如,原发性肝癌患者可以服用仑伐替尼或索拉非尼,肠癌患者使用贝伐珠单抗,胃癌患者使用阿帕替尼等等,上述情况下并不需要进行基因检测就可以应用了,这是为什么呢?临床上有一类靶向药物我们称之为泛靶向药物,如抗血管生成的靶向药物安罗替尼、仑伐替尼等,均属于这一类,其特点是泛靶向抗血管生成而抑制肿瘤生长,所以在使用这类泛靶向药物时是可以不用检测基因靶点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