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埋线疗法

栾桂勤医生 发布于2024-03-25 11:08 阅读量373

本文由栾桂勤原创

[诊断依据]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老年人。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嗽、喷)时加重。

4.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腱、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趾背伸力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推间家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证候分类]

1.瘀血证: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2.寒湿证: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病痛不减,寒冷及阴雨天加重,肢体发凉。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紧或濡缓。

3.湿热证: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暑湿阴雨天症状加重,活动后或可减轻,恶热口渴,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4肝肾亏虚: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偏阳虚者、面色晄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痿、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口燥咽干,面色潮红,倦怠乏力,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妇女带下色黄味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法]

舒筋活血,复位止痛

[处方]

主穴:肾俞、命门、委中、印堂、阿是穴。

配穴:三阴交、阳陵泉。

加减:瘀血证加膈俞;寒湿证加风市;湿热证加曲池;肝肾亏虚加肝俞、太溪。

[操作方法]

穴位常规消毒,取利多卡因注射液5ml(0.1g),地塞米松注射液1ml(2mg),复方当归注射液2ml,混合,局部麻醉,每穴射药物0.5ml,疼痛点注射药物1ml,药物注射完后,停1-3分钟,腰背部穴位用陆氏埋线针,操作方法同前,退针后消毒,贴创可贴。委中穴用一次性埋线针,针法同前,出针后要出血数滴,贴创可贴。

每次选穴5~8穴,一月埋线一次,1个月为一疗程。

[特别提示]

1.腰背部穴位用69式陆氏埋线针,具有小针刀样治疗作用,刺激量大,埋线量较大,刺激时间较长,加上药物作用可使治.作用直达痛所,使椎间盘突出的血管扩张,微循环改善、血流量增加,组织间隙水肿消除,病变的随核收缩,使突出的髓核部分还纳,或使突出髓核炎性水肿吸收、缩小,而解除对硬膜囊和神经根的压迫。临床可见,初次得病一般一次见效,陈旧性多次复发者需治疗2~3个疗程以上。

2.委中穴埋线宜用一次性埋线针,且出针后需放几滴血,即中医的循经取穴、上病下取。痛证、急证属实证,故放血以泄其实,效果好。

临床病例,

王女士,52岁,腰腿疼两月余,腰部反应。痛有定处,日轻夜重,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设置质暗有瘀斑,脉旋紧,查ct,显示∶“骨质增生伴腰4,腰5,椎间盘突出”给予整脊后再实施穴位埋线,

整脊方法∶首先请患者平卧在床上,医生检查患者脊柱侧弯位置,然后在患者督脉骶骨处由下向上做提拉动作,每一节都要提到,练习提拉三遍,在按压双腿膀胱经线,由上到下按三遍。最后请患者侧躺,贴床一侧的腿平伸,另一腿在上面向环内弯曲,肩膀尽量向后躺平,要求患者尽量全身放松,医生顺势推患者不贴在床上腿的同时做收髋关节的动作,达到骨关节回位的功效,左右各做一次即可,再请患者平卧,腹部着床,头,双肩双手,两腿脚全布部离床向上翘起,尽量保持时间长一些。这个动作要求患者回家后每天都要做30分钟,直到身体健康。

穴位埋线治疗取穴∶肾腧,命门,三阴交,内关,肝腧,脾腧, 阿是穴为增生及突出椎骨位置与督脉0.5寸位置取穴,

经治疗基本痊愈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